尿道结石是怎么得的

发布于 2025/07/16 19:06

尿道结石可能由尿量减少、饮食不当、尿路感染、代谢异常、尿路梗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取石术等方式治疗。

1、尿量减少

每日饮水量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矿物质结晶析出概率增加。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或高强度运动后未及时补水均可能诱发结石形成。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均匀分配在白天时段饮用。

2、饮食不当

高动物蛋白、高钠、高草酸盐饮食会促进尿钙排泄。过量食用菠菜、巧克力、坚果等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或长期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超过每日需要量,都可能改变尿液成分。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有助于抑制结石形成。

3、尿路感染

变形杆菌等产脲酶细菌感染会导致尿液碱化,促使磷酸铵镁结晶沉积。这类感染性结石常伴有尿频尿急症状,尿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菌药物,同时配合枸橼酸钾颗粒调节尿液酸碱度。

4、代谢异常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导致血钙升高,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尿枸橼酸盐排泄减少,痛风患者尿酸排泄增多,这些代谢疾病都是结石高危因素。需要针对原发病使用降钙素注射液、碳酸氢钠片等药物进行调控。

5、尿路梗阻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会造成尿液滞留,使结晶物质有更长时间沉积形成结石。这种情况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尿线变细等症状。解除梗阻需根据病情选择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治疗。

预防尿道结石需建立健康生活习惯,每日保持充足饮水量使尿液呈淡黄色,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上限制高嘌呤和高草酸食物摄入,适当补充乳制品。既往有结石病史者建议每半年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运动时注意及时补水,出现排尿疼痛或血尿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防止结石复发。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