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可能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主要包括皮肤、口腔黏膜、肺、心脏、胃肠、肝脏、肾脏、骨髓等。放疗的副作用与照射部位、剂量及个体差异有关,需严格遵医嘱进行防护和监测。
1、皮肤损害
放疗区域的皮肤可能出现红斑、干燥、脱屑甚至溃疡。皮肤损害多因电离辐射破坏表皮细胞和皮下血管导致。急性期可表现为灼热感和瘙痒,慢性期可能出现纤维化或色素沉着。治疗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使用医生推荐的温和保湿剂。严重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口腔黏膜炎
头颈部放疗常引发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和溃疡,伴随疼痛和吞咽困难。黏膜损伤与基底细胞分裂受抑制有关。护理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止痛,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严重者需静脉营养支持。
3、放射性肺炎
胸部放疗可能导致肺泡和间质纤维化,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和低热。症状常在放疗后1-3个月出现。治疗需结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控制炎症,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片改善通气。患者应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4、心脏毒性
左侧乳腺癌等胸部放疗可能损伤心肌和冠状动脉,导致心包炎、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风险随剂量增加而升高。患者需定期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保护心功能。
5、胃肠损伤
腹部放疗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和肠黏膜溃疡。急性损伤与肠上皮细胞凋亡有关,慢性期可能出现肠梗阻或穿孔。治疗需调整饮食为低渣流质,使用止吐药如昂丹司琼注射液,止泻药如蒙脱石散。严重黏膜炎需肠外营养支持。
放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器官功能,出现严重副作用时及时与放疗科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后长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迟发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