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主要看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肾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疾病进展。
1、尿蛋白
尿蛋白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低。尿蛋白阳性可能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检测方法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持续性蛋白尿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肾活检明确病因。
2、血肌酐
血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血肌酐升高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但受年龄、性别、肌肉量等因素影响。需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更准确评估肾功能。急性肾损伤时血肌酐短期快速上升,慢性肾病则呈缓慢升高趋势。
3、尿素氮
尿素氮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其水平受肾功能、蛋白质摄入量及分解代谢影响。肾功能减退时尿素氮蓄积,但特异性低于血肌酐。脱水、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等情况也可导致尿素氮升高,需结合其他指标鉴别。
4、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最准确指标,反映单位时间内经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常用估算公式包括CKD-EPI和MDRD方程。根据GFR值将慢性肾病分为5期,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GFR下降提示肾功能不可逆损害。
5、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损伤敏感指标,尤其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肾病筛查。微量白蛋白尿定义为30-300mg/24h,超过此范围提示显性蛋白尿。定期检测有助于发现早期肾损伤并及时干预。
肾病监测需定期复查关键指标,建议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肾功能。日常生活中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高盐高蛋白饮食,避免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尿量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延缓肾病进展。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能调整降压方案或建议肾科专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