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恩德仁9型眼报告公测!原来桃花眼容易遭遇褶皱眼危机

发布于 2022/03/15 14:57 复禾健康

血压居高不下总让人心慌,那些天天吃降压药却不见效的老人,很可能踩中了这几个生活误区。今天就来扒一扒那些容易被忽视的“血压助推器”,快看看你家老人中招没!

一、藏在厨房里的血压杀手

1、腌菜配粥的早餐组合

很多老人喜欢早餐吃腌菜配白粥,觉得清淡养胃。实际上腌制食品含钠量惊人,一碗泡菜的盐分可能超过全天推荐量。建议改用新鲜凉拌菜,用柠檬汁代替部分酱油调味。

2、看不见的“隐形盐”

除了食盐,味精、鸡精、酱油、豆瓣酱等都是高钠调味品。做菜时如果多种调料叠加使用,相当于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过量盐分。可以尝试用香菇粉、虾皮粉等天然鲜味剂替代。

二、被误解的运动方式

1、清晨剧烈晨练

不少老人习惯天不亮就出门快走或爬山,其实日出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加上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反而容易诱发血压波动。建议等太阳出来后再锻炼,运动前做好热身。

2、运动后立刻洗澡

刚结束运动时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立即洗热水澡会导致血液重新分布,可能引起头晕等不适。最好休息30分钟,等心率恢复正常后再用温水冲洗。

三、睡眠中的血压危.机

1、打鼾不当事

持续响亮的鼾声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信号,这种夜间缺氧状态会导致血压反复飙升。如果伴有白天嗜睡、晨起头痛等症状,建议到呼吸科做睡眠监测。

2、午睡时间过长

超过1小时的午睡会打乱生物钟,影响夜间睡眠质量。深度睡眠不足时,身体分泌的压力激素会增加,间接导致血压升高。把午睡控制在20-30分钟最佳。

四、情绪管理的盲区

1、过度关心子女

老人常因子女的工作婚姻等问题焦虑,这种持续的心理压力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要学会建立“课题分离”思维,儿孙自有儿孙福。

2、憋着怒气不发泄

中.国传统观念提倡“忍气吞声”,但长期压抑情绪会造成慢性应激反应。可以通过写日记、养宠物等安全方式疏导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五、用药的常见误区

1、根据感觉吃药

头晕才吃药、不晕就停药的做法非常危险,会导致血压像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降压药需要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按时服用。

2、盲目追求“正常值”

有些老人看到血压降到120/80mmHg以下就自行减药,其实高龄患者适当放宽标准更安全。具体目标值要遵医嘱,通常80岁以上老人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即可。

血压管理是场持久战,需要全家总动员。不妨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贴在冰箱上,每周和老伴一起检查生活习惯。记住,小小的改变积累起来,就能让血压计上的数字变得温柔起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