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会有蚁走感吗?糖尿病患者四肢蚁爬感是什么导致的?

发布于 2022/11/21 14:25 复禾健康

凌晨五点的公园里,总能看到一群精神矍铄的银发族在慢跑。他们轻盈的步伐、红润的面色,常常让年轻人自叹不如。为什么这些爷爷奶奶们能坚持晨跑数十年?因为身体给出的正向反馈实在太诱人了!

一、心血管系统年轻十岁

1、规律夜跑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让每次心跳泵出更多血液。就像给心脏做了个长期健身计划,60岁的心脏可能拥有50岁的活力。

2、慢跑时均匀的呼吸节奏,能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长期坚持可使收缩压降低5-10mmHg,相当于天然降压药的效果。

3、下肢肌肉规律收缩就像第二心脏,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很多老人坚持跑步后,小腿浮肿、静脉曲张问题明显改善。

二、血糖调控更稳定

1、肌肉运动时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提升30%,相当于给身体安装了自动降糖装置。餐后血糖峰值能降低1-2mmol/L。

2、夜间运动后产生的肌糖原消耗,会使次日早餐后的血糖波动更平缓。这个“运动后效应”最长可持续48小时。

3、长期跑步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胰腺不必超负荷工作。临床观察显示,规律运动可降低Ⅱ型糖尿病风险40%。

三、骨骼关节意外强健

1、适度的冲击力刺激能促进成骨细胞活性,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每年可增加1-3%。这比单纯补钙的效果强3倍。

2、关节滑液在运动中循环更新,相当于天然的润滑保养。很多跑者的膝关节疼痛反而随着规律运动减轻了。

3、腿部肌肉力量增强后,能更好地分担关节压力。70岁老人的大腿肌肉量可能维持在60岁水平。

四、睡眠质量显著提升

1、傍晚时分的跑步能让核心体温先升高后降低,这个波动过程恰好模拟了自然入睡时的体温变化规律。

2、运动产生的适度疲劳感,能缩短入睡时间约15分钟。深度睡眠时长可增加20%,起夜次数明显减少。

3、跑步时分泌的内啡肽具有持续6-8小时的镇静效果。很多失眠老人改为夜跑后,安眠药用量逐渐减少。

五、认知功能保持敏锐

1、跑步时大脑血流量增加25%,海马体体积每年可增长1-2%。这个区域正是记忆力的核心指挥部。

2、运动时产生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相当于大脑的“肥料”。经常跑步的老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降低30%。

3、规律的跑步节奏能激活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很多老人发现自己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不降反升。

82岁的王教授已经坚持夜跑38年,体检报告上的各项指标让医生都惊叹。他说秘诀就是“像刷牙一样把跑步变成生活习惯”。注意要选择专业跑鞋,饭后1小时再开跑,从快走逐渐过渡到慢跑。当运动变成享受而非任务时,时间自然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