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后,早晚温差开始拉大,身体比天气预报更早感知到季节变换。最近总感觉疲惫、手脚发凉?可能你的饮食还没跟上换季节奏。比起高脂肪的鸡鸭肉,这种被《本草纲目》称为“血肉有情之品”的食材,才是秋季进补的黄金选择。
一、秋季为什么要换肉吃
1、营养密度差异
普通禽肉每百克含蛋白质约20克,而这种肉高达28克,且富含血红素铁。秋季人体对铁元素需求增加,正是改善“秋乏”的关键。
2、脂肪结构更优
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达60%,是禽肉的2倍。这种脂肪能温和滋养,不会加重秋燥症状。
3、吸收利用率高
特殊肌纤维结构使其消化率达92%,特别适合脾胃功能减弱的换季时期。
二、三种黄金搭配法
1、白萝卜炖煮
白萝卜中的芥子油能分解肉质纤维,搭配炖煮2小时,汤色奶白,滋阴润燥效果更好。注意萝卜要切大块,避免炖化。
2、山药清炒
新鲜山药切片后需立即泡水防氧化。热锅冷油快炒3分钟,撒上枸杞,补脾益肾的组合最适合秋凉时节。
3、莲藕焖烧
选择粉藕切滚刀块,与肉块同焖至藕孔吸饱汤汁。莲藕的黏液蛋白能形成保护膜,缓解秋季咽喉不适。
三、四类人群食用指南
1、体虚怕冷者
每周3-4次,每次100克为宜。建议早餐食用,搭配姜丝效果更佳。
2、脑力劳动者
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部位,午间食用能改善脑部供氧,缓解“秋困”。
3、生长发育期儿童
剁碎做成肉丸或包子馅,每周2次,每次50克足够。
4、术后恢复人群
撇去浮油后煲汤,加入少量黄芪帮助元气恢复。
四、三个选购小窍门
1、看色泽
新鲜肉呈均匀的淡红色,脂肪洁白有光泽。暗红色或脂肪发黄的要避开。
2、试弹性
手指按压能立即回弹,留有浅痕说明冷藏过久。
3、闻气味
仅有淡淡肉腥味为佳,若有酸味或刺鼻味绝对不要购买。
记得每次采购量控制在3天用量,冷冻保存不超过2周。秋季进补讲究“润物细无声”,连续食用2-3周后,你会明显感觉手脚暖和、精力充沛。现在就去菜市场寻找这种带着大理石纹路的宝贝吧,让它陪你温暖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