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安全警.报再次拉响!厨房里那些看似平常的油瓶,可能正悄悄威胁着全家健康。最近多批次食用油被检出致癌物超标,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别等到体检报告亮红灯,现在就该检查你家油壶了!
一、这三种油最该拉入黑名单
1、反复使用的煎炸油
街边摊的炸鸡柳、油条为什么特别香?秘密就在那锅反复加热的油里。油脂高温下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实验显示反复使用3次的油,有害物质含量飙升7倍。自家炸过食物的油也别舍不得倒,最多重复使用1次。
2、小作坊土榨油
打着“纯天然”旗号的土榨花生油风险最高。原料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普通烹饪温度根本无法分解。某地抽检显示,散装土榨油黄曲霉毒素超标率高达23%,这种强致癌物1毫克就能诱发肝癌。
3、临期促销调和油
超市打折区那些临近保质期的油要当心。油脂氧化酸败后会产生环氧丙醛等有害物质,即便没到保质期,开封超过3个月的油也不建议继续使用。特别要警惕有哈喇味的油,这是油脂变质的明确信号。
二、买油避坑指南
1、看执行标准
认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和GB(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头的产品,企业标准(Q/开头)监管相对宽松。压榨工艺比浸出工艺更安全,但价格通常贵30%左右。
2、选对包装
优先选择深色玻璃瓶或金属罐装油,透明塑料瓶装油容易受光照氧化。小容量包装更新鲜,大桶油开封后要分装到避光容器,存放在阴凉处。
3、看营养成分表
反式脂肪酸含量必须为0,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油更健康。特别要警惕配料表里出现“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等字样的产品。
三、健康用油小贴士
1、控制每日摄入量
每人每天食用油建议不超过30克,相当于白瓷勺3勺。很多家庭实际用量超标2-3倍,过量摄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2、不同油换着吃
不要长期只吃一种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轮换使用。高温爆炒用花生油,凉拌首选亚麻籽油,这样能均衡摄取不同脂肪酸。
3、注意烹饪温度
油锅冒烟时温度已达200℃以上,此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热锅凉油是关键,测试油温可以放根葱丝,周围冒小泡时(约150℃)最适宜下菜。
厨房里的健康隐患往往最容易被忽视,与其事后花大价钱治病,不如现在就把好食用油关。记住,再贵的油也比不上医院的账单贵!赶紧检查下你家厨房,发现问题油就果断处理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