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器传感多通道阵列磁强计:重新定义医疗与工业探测的“磁场之眼”

发布于 2025/08/26 17:46

磁强计是测量极弱磁场的关键设备,被视为现代工业体系的“神经元”。国器传感作为中国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领军企业,成功研制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SERF(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磁强计系统,为中国高端传感器领域的发展带来重要的突破。

国器传感推出的小型化产品GQ-NextMag S3,探头体积仅3.8cm³,灵敏度达15fT/Hz¹/²,可用于脑磁图和心磁图检测,替代超导量子干涉仪设备,同时还可用于锂电池缺陷监测、电网检测等工业场景。

磁强计系统架构解析:从量子原理到工程化落地

基于原子自旋原理的SERF原子磁强计,被视为人类最灵敏的量子磁场测量技术。该技术利用碱金属原子(如钾、铷、铯)的自旋特性,通过泵浦激光使碱金属原子产生自旋极化。当存在外界弱磁场时,这些原子会发生拉莫尔进动,改变对检测激光的吸收特性,从而实现fT量级的超高灵敏度磁场测量。

国器传感建立了完整的SERF原子磁强计生产测试平台,包括玻璃冷加工、碱金属充制与检测、探头产线、分光产线、电控产线和集成测试平台六大专业生产线。其中探头产线灵敏度指标≤10 fT/√Hz,约为地球磁场的亿万分之一。整套完善的生产体系使国器传感能够稳定交付高性能的极弱磁传感设备,满足科研、医疗和工业领域对极弱磁场测量的严苛要求。

心脑磁成像:零磁医疗的革命性突破

传统的心磁图(MCG)和脑磁图(MEG)检查需要依赖昂贵的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不仅设备体积庞大、维护成本高昂,还必须使用液氦维持低温环境。相比传统SQUID技术,搭载国器传感SERF磁强计传感系统的MCG及MEG,具有完全被动检测、无创无接触、无需液氦冷却等显著优势,未来还可拓展至居家穿戴式设备,实现长期健康监测,满足生命科学研究对神经功能信息高精度获取的全方位要求。

国器传感的产品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为更早实现医疗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各方政府与组织机构的积极推动,这些设备已在多家医疗机构投入临床检测,为功能信息医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工具。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其突出的经济性优势,相比进口SQUID设备,这种"零液氦"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和维护费用,有望进一步推动三甲医院构建普惠型心脑疾病早期筛查体系。

工业级应用:新能源电池与电网监测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量子传感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从技术发展阶段来看,众多量子技术应用方向虽然已经实现了对物理量的极高灵敏度探测,并在部分前沿场景中初步应用,如新能源电池检测、电网监测等,但多数产品仍处于实验室原型或中试阶段,尚未形成标准化、可量产的工程体系。

锂电池生产中的微短路等缺陷会引发自放电,传统检测方法往往需要数周时间测量自放电率,严重拖延产品生产和上市进度。国器传感的SERF原子磁强计技术为这一行业痛点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非破坏性表征锂电池电流产生的磁场特征,有望将检测时间缩短至分钟量级,做到即产即检。

随着高压或超高压电网的宽带振荡和谐波共振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电磁感应式传感器在强磁干扰环境下存在精度不足、温度漂移显著等问题,难以实现宽电流高精度实时监测。国器传感的SERF原子磁强计通过‌非侵入式测量‌和‌原子自旋量子态响应‌,在0-1000A量程内能够实现0.05%的交流幅值测量精度,并且能抑制电流测量中的温度漂移,实现了交流电的实时状态监测,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新型传感网络架构。

结语:‌

从核心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应用,国器传感展示了中国在高精度量子传感领域的强大创新能力。随着团队的壮大,国器传感正加速推进SERF原子磁强计的规模化应用,致力于在更多领域引发"游戏规则改变者"式的变革,为人类健康和工业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