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这个“隐形杀手”总爱悄无声息地搞破坏,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酿成大祸。其实我们的手脚就像身体自带的“报.警器”,当血管开始堵塞时,它们会发出特殊的求.救信号。秋天温差变化大,正是血管疾病高发期,这些预警信号可千万不能忽视!
一、手脚发出的5个血栓警.报
1、手指发麻发冷
明明室温正常,却总感觉指尖冰凉麻木,像戴了隐形手套。这是因为末梢血管供血不足,神经开始“抗议”。尤其要警惕不对称的单侧症状,可能是微小血栓卡在了分支血管。
2、脚背脉搏变弱
把手指轻轻搭在脚背正中,正常情况下能感受到明显的脉搏跳动。如果发现两侧脉搏强度不一致,或者某侧脉搏明显减弱,说明下肢动脉可能出现了堵塞。
3、腿部异常肿胀
下午小腿肿得像萝卜,按下去会出现凹陷坑?这种水肿如果晨轻暮重,要当心静脉回流受阻。血栓形成的肿胀通常具有单侧性特征,且伴有皮肤发亮发紧的感觉。
4、行走时肌肉疼痛
走一段路就感觉小腿酸胀疼痛,必须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医学上称为“间歇性跛行”。这是典型的下肢动脉缺血表现,相当于肌肉在“抗议”供血不足。
5、指甲床颜色异常
健康指甲应该呈现粉红色。如果发现指甲床发紫发暗,特别是伴随甲板增厚变形,可能是慢性缺血导致的“杵状指”。秋.冬.季节尤其要留意这种渐变式变化。
二、血栓最爱的3类人群
1、久坐不动的“沙发土豆”
连续4小时不动,血栓风险直线上升。办公室白领、长途司机尤其要注意,下肢肌肉不活动会导致血流速度减慢50%以上。
2、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常年受损,就像年久失修的水管容易生锈结垢。血糖波动还会让血液变得粘稠,形成血栓温床。
3、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过心梗、脑梗病史,自身血栓风险会比常人高3-5倍。这类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血管超声检查。
三、秋季护血管的黄金法则
1、每天喝够“黄金水量”
每公斤体重30ml计算,60kg的人每天需要1800ml。注意要小口慢饮,避免一次性大量喝水反而增加心脏负担。
2、掌握“三三三”运动原则
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心率达到(220-年龄)×60%。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增强血管弹性。
3、饮食记住“三低三高”
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特别推荐洋葱、黑木耳、海带等“血管清道夫”食材。
血管就像城市的供水管道,平时不注意保养,等到爆管就晚了。如果发现手脚出现文中提到的异常信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记住最好的治疗永远是预防,从今天开始改掉久坐习惯,给血管做个大扫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