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看似是个小手术,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往往被大多数人忽视。那个躺在牙科椅上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是对身体的一次考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情况下你需要对牙医说“且慢”。
一、这些身体状况要特别当心
1、心血管疾病患者
血压超过180/100mmHg时,拔牙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冠心病患者如果近期发生过心绞痛,也要暂缓拔牙。拔牙时的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2、血液系统疾病
血友病、白血病等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拔牙后可能出血不止。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也要特别谨慎,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3、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8.88mmol/L)时,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感染。建议将血糖控制在稳定水平后再考虑拔牙。
二、特殊时期的禁忌
1、月经期间
此时凝血功能会暂时性下降,拔牙后容易出血过多。最好避开经期,选择月经结束3-5天后进行。
2、怀孕前三个月
这个阶段胎儿器官正在形成,任何刺激都可能影响发育。若非紧急情况,建议产后再说。
3、急性炎症期
牙龈红肿化脓时拔牙,可能造成感染扩散。需要先控制炎症,待急性期过后再处理。
三、药物影响要注意
1、长期服用抗凝药
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会影响凝血功能,需要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2、骨质疏松用药
某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能引起颌骨坏死,拔牙前必须告知医生用药史。
3、免疫抑制剂
器官移植术后等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染风险显著增加,拔牙需要严格评估。
四、年龄因素不容忽视
1、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愈合能力减弱。80岁以上老人拔牙要格外慎重。
2、儿童乳牙
除非严重影响恒牙生长,否则不要轻易拔除乳牙。乳牙对颌骨发育有重要引导作用。
五、心理状态也很关键
1、极度焦虑者
过度紧张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这类患者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必要时考虑镇静措施。
2、癫痫患者
发作期间绝对不能拔牙,平时也要在药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拔牙不是想拔就能拔,需要综合考虑全身状况。建议拔牙前做全面体检,与医生充分沟通病史和用药情况。记住,安全永远比着急更重要。你的牙齿值得最谨慎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