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后心脏咯噔一下?医生:可能是早搏,长期忽视易猝死

发布于 2025/09/27 15:03

凌晨三点刷着手机,突然感觉心脏“咯噔”跳空一拍,这种体验很多熬夜人群都不陌生。那种心脏突然停跳半秒的失重感,往往让人瞬间清醒——该不会要猝死吧?先别急着百度绝症,这种症状在医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心脏早搏。

一、心脏早搏到底是什么

1、异常心跳的真相

正常心跳就像节拍器般规律,早搏则是心脏某部分组织“抢拍子”。当心房或心室肌肉异常兴奋时,会提前发出电信号导致额外心跳。随后心脏需要更长时间“充电”,就产生了令人心慌的停顿感。

2、两种常见类型

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通常危害较小;室性早搏发生在心室,频繁发作需要警惕。数据显示,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超过100次的室性早搏就属于病理状态。

3、典型症状表现

除了明显的心跳漏拍感,还可能伴随胸闷、气短、头晕。部分人会有喉咙异物感或咳嗽冲动,这是因为早搏时心脏挤压了相邻的食管。

二、熬夜为何诱发早搏

1、自主神经紊乱

深夜不睡会打破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平衡。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心肌细胞更容易“短路”放电。

2、电解质失衡

熬夜时大量消耗镁、钾等矿物质,这些电解质就像心肌细胞的“镇定剂”。浓度不足时,心脏电活动就会变得不稳定。

3、激素水平波动

凌晨两点到四点皮质醇水平自然升高,配合肾上腺素作用,相当于给心脏装了“加速器”。此时若还在刷手机,相当于踩着油门挂空挡。

三、哪些早搏需要警惕

1、危险信号识别

伴随胸痛、眼前发黑、晕厥的早搏要立即就医。如果平静状态下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早搏次数占全天心跳10%以上,都提示需要专业评估。

2、特定人群风险

高血压患者出现早搏可能预示左心室肥厚;糖尿病患者频发早搏要考虑心肌缺血;甲亢人群的早搏往往伴随手抖、消瘦等症状。

3、检查手段选择

普通心电图只能捕捉发作时的异常,建议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可以排除结构性病变,必要时需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四、改善早搏的实用方法

1、调整作息策略

尝试每天提前15分钟上床,一周内将入睡时间调整到23点前。如果必须熬夜,每90分钟闭眼休息20分钟,给心脏“放个小假”。

2、关键营养素补充

多吃深绿色蔬菜补充镁元素,香蕉、红薯富含钾离子。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咖啡因,每日咖啡控制在300mg以内(约2杯中杯美式)。

3、呼吸训练技巧

“4-7-8呼吸法”能快速稳定心律: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5个循环。这个动作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起到天然“镇定剂”效果。

偶尔的早搏就像心脏打的小嗝,但频繁发作就是身体亮起的红灯。特别提醒那些边熬夜边吃护肝片的朋克养生族——心脏可没有“解酒药”般的补救措施。今晚开始,试着把手机放在伸手够不着的地方,给疲惫的心脏一个真正的晚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