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手指、手腕总跟你 “闹脾气”?反复肿痛,要留意类风湿早期信号【成都附大类风湿医院】
时间:2025.10.23 09:21 作者: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时间:2025.10.23 09:21 作者:成都附大强直类风湿骨科医院
晨起穿衣服时,手指突然弯不开,手腕稍一用力就隐隐作痛;拧瓶盖、敲键盘时,指尖总带着说不清的酸胀感——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的反应都是“前一天干活累着了”“晚上没盖好受凉了”,或者觉得“年纪大了关节难免不得劲”,歇两天就好。可要是这种肿痛反复出现,甚至早上醒来时关节僵得像“锈住了”,半天都缓不过来,就别再不当回事了:这可能不是普通的关节不舒服,而是身体在提醒你,要留意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信号。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往往先从手上的小关节开始,手指、手腕就是容易被“盯上”的地方。早期的不舒服可能不算强烈,但藏着很关键的提醒,要是能早点注意到,后续少受不少影响,比如不用面对“连筷子都握不住”的麻烦。
想分清是普通关节疼还是这种早期信号,其实有几个日常能观察到的特点。先看疼痛:普通的累或受凉引起的疼,大多是“一阵儿的”,比如搬完重物手腕疼,歇1-2天就轻了;冬天手冻得疼,揣进兜里暖一会儿就缓解了。但要是类风湿的早期信号,疼是“反复来的”,可能今天好了,过几天又疼起来,甚至一直隐隐作痛,就算歇着也不见好,有时候还会“游走”——今天是左手食指疼,明天可能就变成右手手腕疼,或者两只手的关节一起不舒服,这其实是身体里的炎症在“活动”的表现。
再看肿胀:普通的关节肿,比如总用鼠标导致的手腕肿,可能只是局部有点胀,摸起来不热;但要是类风湿相关的肿,是关节周围整个“鼓起来”,比如手指关节变粗,像肿成了小香肠,皮肤可能有点发红,摸上去还带着点热乎劲儿,按一下会更疼。更明显的是“对称”——要是左手食指肿了,右手食指也可能跟着肿;左手手腕不舒服,右手手腕也可能有同感。这和痛风不太一样,痛风大多是单侧关节突然疼得厉害,而这种情况早期就容易“成对”出现。
还有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晨僵”。很多人早上醒来关节都会有点僵,活动几分钟就灵活了,这是正常的“生理性晨僵”。但要是晨僵时间特别长,比如醒了之后手指握不了拳,手腕转不动,穿衣服、扣扣子得花十几分钟甚至1小时才能慢慢缓过来,严重时上午半天都觉得关节“发紧”,就得多留意了。这种长时间的晨僵,其实是关节里的炎症分泌物在夜间堆积导致的,僵得越久,往往说明身体里的炎症越活跃。
不过也不用一疼就慌,有几种常见的情况也会让手指、手腕疼,分清它们就能少些不必要的担心。比如腱鞘炎,大多是因为频繁用手,像长期打字、抱孩子、织毛衣的人容易得,疼的位置多在手腕外侧或手指根部,活动时可能会有“咯噔”的弹响,歇一歇就会好,晨僵也就几分钟,不会出现两只手对称肿的情况。还有骨关节炎,中老年人比较常见,是关节慢慢“用旧了”导致的,手指末端可能会变粗(摸起来像有小疙瘩),疼的时候多是活动之后加重,比如拎完菜、逛完街更明显,歇一会儿就轻,晨僵时间也短,很少会又红又热地肿。另外,痛风也会引起关节疼,通常是吃了海鲜、喝了酒之后突然发作,比如凌晨被疼醒,关节又红又肿又烫,疼得厉害,但大多是单侧关节疼,不会两只手一起犯,而且几天内可能自己就缓解了。
之所以要多留意这些信号,是因为这种情况拖得越久,对日常日子的影响可能越大。要是早期没在意,时间长了关节可能会慢慢变形,比如手指弯得伸不直,手腕没法正常活动,到时候握笔、提菜篮、甚至自己穿衣服都成了麻烦事。所以要是发现手指、手腕的疼符合“反复疼、对称肿、晨僵久”的情况,别自己随便贴膏药、吃止疼片(有时候反而会掩盖真实情况),可以先试着记一记: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哪些关节不舒服?晨僵大概持续多久?有没有家里人也有类似的情况?把这些情况理清楚,之后找懂这类关节问题的专业人士聊聊,让他们帮忙看看。
平时也可以多注意保护关节:天冷的时候戴个薄手套,别让手受凉;别总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比如盯着键盘敲半天后,停下来活动活动手指手腕;没事的时候轻轻揉揉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其实早期多留意、早关注,就能更好地避免后续关节出更大问题,毕竟双手能灵活活动,才能好好享受日常的小日子——不管是做饭、写字,还是和家人牵手散步,都离不开健康的手指和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