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拟为部分家庭生二胎松绑

发布于 2012-09-29 16:18

  9月25日,广州市法制办官方网站公开征求对《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的意见。据悉,为了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适应,广州市对现行的《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进行了大量修订,其中近期社会高度关注的“二胎”政策门槛亦有所降低,但主要是针对部分残疾儿童家庭和再婚家庭,“二胎”政策“松绑”之后也并未超出广东省的相关计生规定。

  符合条件可“再生育1胎子女”

  羊城晚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与《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2007年10月22日修改并于2008年1月5日正式公布生效。下称“办法”)相比,“意见稿”保持了“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1个子女”的一贯政策,但关于“二胎”的描述有所变化,比如,“办法”关于二胎的描述是“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1个子女”,而“意见稿”的行文为“可以再生育1胎子女”。从“1个子女”到“1胎子女”,可以看出“意见稿”更加人性化,也更贴近实际情况。

  残疾儿童家庭“二胎”门槛降低

  与此同时,“意见稿”中关于残疾儿童家庭生育“二胎”的条件也比原来放松了,但放松之后的条件仍在广东省计生规定的限定范围之内。

  “办法”中规定,已生育1个子女的夫妻,经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1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并经审批,可按间隔期规定安排再生育1个子女。“意见稿”除将“1个子女”改为“1胎子女”外,还进行具体细化:“第1个子女为残疾儿或者第1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的夫妻,经申请审核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再婚家庭生育“二胎”条件松动

  部分再婚家庭的“二胎”生育条件也有所变动。

  “办法”规定,“再婚夫妻,一方生育1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可申请多生育1个子女。“意见稿”中规定“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依法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2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者已生育的子女未婚时死亡造成无子女的”,可申请多生育1胎子女。

  此外,“意见稿”还规定,“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1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只有1个子女但该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也可以申请多生育1胎子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乳腺癌手术后怎样预防上肢水肿

回答:乳腺癌手术后预防上肢水肿需要避免患侧手臂负重、注意手臂护理以及坚持康复锻炼等措施。术后上肢水肿是由于淋巴结清扫后淋巴循环受阻导致的常见并发症,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科学康复手段,可以有...

Q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复发吗

回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可能复发的,因为治疗不彻底、重新感染以及治疗后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容易导致复发。为了减少复发概率,治疗时需严格遵医嘱,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定期进行随访检查。 ...

Q
5个月胎儿彩超注意事项

回答:5个月胎儿彩超需要注意检查时间、准备事项以及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等,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更好地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以下将从检查目的、注意事项以及何时复查等方面详细解答。 1...

Q
得了肠息肉还能活多久

回答:肠息肉通常是良性病变,及时发现和治疗后对寿命影响较小,但如果肠息肉恶变为肠癌,可能会威胁生命健康。要延长寿命,需要早期发现、定期筛查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 1、肠息肉的...

Q
肛门周围肿了一圈不痛不痒

回答:肛门周围肿了一圈不痛不痒可能是发生了痔疮主要为外痔、肛门周围囊肿或皮下血肿等问题,通常与久坐、便秘、肛门局部摩擦有关。如果肿胀持续或面积扩大,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通过调整生活方式、...

Q
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

回答:代谢性酸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深而快的呼吸、疲倦、恶心呕吐和意识混乱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危及生命,应尽早就医判断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1、呼吸异常 代谢性酸中毒时,人体为了代偿代...

Q
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回答: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影响、生理结构异常、头部或脊柱外伤以及某些病理性疾病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精准诊疗,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1、遗传因素 部分患...

Q
虫牙的症状有哪些

回答:虫牙的典型症状包括牙齿表面出现黑色或棕色斑点、进食时牙齿敏感甚至疼痛、口腔异味以及牙齿表面可能会出现小洞或缺损。根据症状的变化可能需要及时采取护理或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1牙齿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