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破解”产痛良法

发布于 2011-08-10 15:27

  我国剖宫产率一直“高烧不退”.位居世界第一,怕痛,是不少产妇选择剖宫产的重要原因.如何减少产痛,增加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的信心?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从心理、精神及生理上,一步一步帮助、支持产妇“破解”分娩疼痛,从容应对分娩.

  这些方法在减痛方面均能发挥良好的效果,产妇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不同阶段的需要选择。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源于1952年,由法国产科医师拉玛泽先生研究、发明并发扬至欧洲、南美洲及亚洲各国。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主要包括四大技巧:放松技巧、呼吸技巧、体位转换和按摩技巧。

  放松技巧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根本,面临产痛,每一位初产妇都会感到紧张、害怕,宫缩痛时全身肌肉都紧张起来,有的甚至大喊大叫,这些都会加大产妇自身的消耗,消耗大有三个不良影响:产妇耗氧大则供给子宫和胎儿的血和氧就会减少,易导致子宫缺氧,甚至胎儿宫内缺氧,需要马上剖宫产挽救胎儿;子宫缺氧又导致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如果第一产程延长,体力一直消耗,到第二产程需要用力时根本没力气用,所以很多产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半途而废转而进行剖宫产。

  而如果在宫缩时,放松身体各部分的肌肉,让子宫无拘束地工作——收缩,促进宫口扩张,进而就可缩短产程。

  呼吸技巧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精华。呼吸方法有很多妙处,比如:孕期练习腹式深呼吸有助于锻炼腹肌;分娩时应用各种变化的胸式呼吸能减轻疼痛;产后初期应用腹式深呼吸能促进胃肠道蠕动,防止便秘;产后康复期运用反式呼吸能帮助恢复腹肌力量……在分娩不同阶段运用不同呼吸技巧有的能减轻宫缩引起的疼痛,有的能帮助胎儿娩出,有的能防止发生宫颈水肿。不过,呼吸方法是灵活的,需要根据产程变化和产妇反应灵活指导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运用拉玛泽呼吸法,产妇可以轻松忍受宫缩痛,而不会大叫大喊徒消耗能量。

  体位转换和按摩技巧是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的快乐延伸。分娩时很多产妇喜欢躺在床上。这种体位并不利于胎头下降和宫口扩张。而适当的体位转换不断能促进产程,甚至能达到改善头盆不称的不利形势。

  而按摩,特别是丈夫的按摩能够使分娩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因为分娩会引起子宫收缩痛和腰骶部疼痛,所以在宫缩时按摩重点部位,阻断疼痛信号进入产妇的神经系统从而达到减痛目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小儿过敏性鼻炎有哪些症状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四个症状浅析

回答: 小儿过敏性鼻炎通常表现为鼻痒、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和鼻塞。 鼻痒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患儿可能频繁揉搓鼻子或做出类似动作。阵发性喷嚏多在晨起或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可能连续打多个...

Q
怀孕初期有血丝分泌物是怎么回事

回答: 怀孕初期有血丝分泌物可能与先兆流产、宫颈病变、胚胎着床出血等因素有关。 先兆流产通常由黄体功能不足或胚胎染色体异常引起,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伴随下腹隐痛。宫颈病变如宫颈息肉或宫颈炎...

Q
胆脂瘤中耳炎能治愈吗 如何治愈中耳炎

回答: 胆脂瘤中耳炎通常可以治愈,但需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 胆脂瘤中耳炎是慢性中耳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听力下降和耳痛。治疗方式取决于胆脂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

Q
脑梗塞恢复期的并发症有什么

回答: 脑梗塞恢复期可能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和癫痫等并发症。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因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深静脉血栓多因肢体活动受限导致,常...

Q
脸上都是痘痘痘印怎么办

回答: 脸上痘痘痘印可通过药物治疗、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 痘痘痘印可能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色素沉着等症状。药物治...

Q
女性甲状腺癌可以吃燕窝吗

回答: 女性甲状腺癌患者一般可以适量吃燕窝,但需结合病情及治疗阶段调整饮食。 燕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唾液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对术后恢复期的患者有一定帮助。甲状腺癌患者在放疗或...

Q
治疗副鼻窦炎吃什么中药有效

回答: 副鼻窦炎可以遵医嘱使用鼻渊通窍颗粒、辛夷鼻炎丸、千柏鼻炎片等中成药治疗。 鼻渊通窍颗粒由辛夷、苍耳子、麻黄、白芷、薄荷等组成,具有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急性鼻窦炎或慢性...

Q
孩子反复出荨麻疹该怎么办

回答: 孩子反复出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改善。 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过敏、环境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瘙痒等症状。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