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好习惯

发布于 2017-04-11 15:1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给教育下过这么一个定义: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离开了学校,我们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说一下孩子习惯的培养。

  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雷尼:少时坚持体育锻炼战胜残疾

  小时候,巴雷尼因病成了残疾,母亲强忍悲痛,不断的鼓励和帮助儿子。她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直击巴雷尼内心深处,他“哇”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

  之后,母亲一有空就鼓励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经常累得满头大汗。有次母亲重感冒,发着高烧,但是她还是坚持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顺着母亲的脸流淌下来,她用毛巾擦擦,咬紧牙关,坚持不懈,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就这样,巴雷尼练就了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也练就了坚持的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大大弥补了巴雷尼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更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经受了命运的严酷打击,刻苦学习,不断进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巴雷尼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并最终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一代领袖伟人毛泽东:从小酷爱读书和勤俭节约

  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从小时候起,他就养成了各种好习惯:爱学习、爱读书、爱写字、爱运动、爱劳动……

  毛泽东从小酷爱读书,他读书养成了“四多”的习惯“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的书架上藏有十多万册书,其中《资治通鉴》他读了十七遍,上面写满了批注语和各种符号。正是这些良好的读书习惯,促使他成为了一个知识渊博、气度非凡的人民领袖。

  读书和体育是毛泽东最酷爱的习惯。他认为,只有具备了强健的体魄,才可能有知识上、道德上的追求,才谈得上实现自己的宏伟志向。早年,他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另一方面积极锻炼身体,把强健体魄、勇气、意志上升为人格重塑的首要前提。他坚持游泳、爬山、跑步等活动,特别重视冷水浴,以锻炼“猛烈与不畏”的精神。

  在饮食方面,毛泽东艰苦节俭,反对铺张浪费,摈弃享受和奢侈的恶习;在衣着方面,毛泽东也非常俭朴,只追求干净整洁简朴宽松即可。

  类似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它们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旦养成某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

  所以,无论家庭条件或经济条件如何,每个父母都应该给孩子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守时的习惯等等。

  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让孩子爱上阅读,需要有良好的氛围烘托,家庭的阅读氛围对孩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家长在家经常阅读,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久而久之就会慢慢爱上阅读,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孩子不爱读书,成天看电视,其实这不能全怪孩子。如果家长在家成天看电视,那孩子也就围着电视转,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电视迷”。电视确实精彩,大人看起来都会着迷,更何况孩子呢?想让孩子做得好,首先需要家长身体力行。在孩子心目中,家长的榜样很重要。

  但是,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作为家长,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追求功利,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阅读;其次要了解孩子,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真正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第三就是坚持,最难的也是坚持,一旦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

  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

  隐约记得之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情节:一名学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被迫选择在家附近的大学走读。感到委屈的他,一天在和父亲发生激烈的争吵后,冲动之下在交给老师的卡片上写下了一句“我是傻瓜的儿子”。

  之后这名学生有些后悔,变得惴惴不安。第二天老师在发还给他的卡片上写了简短的一句话:是不是“傻瓜的儿子”与你未来的人生有多少关系呢?

  老师的话引起了这名学生的反思:他常常把不顺心的事情归咎于父母,总是想如果不是因为父母没能力赚到足够的钱,如果不是父母错误的干涉,他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然而,他却缺少自我反省。老师这句话让他从狭隘的自我中跳出来,开始检讨自己,并学会去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

  这个简单的故事,说明了自省的力量。人不可能完美无瑕,但人应该努力地去塑造和力求进步。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往往表现在能正确地对待不足和失败,不断地反省自己,在反省中总结教训,不断进步。

  培养孩子守时的习惯

  去年,英国多地教育部门出台规定,对经常无正当理由迟到学生的家长罚款60英镑(约合574元人民币),若三周之内不交钱,罚款数额加倍;若坚持不交钱,家长可能受到起诉甚至被判入狱。

  我们暂且不评价此做法是否妥当,但是通过处罚,说明学校对学生守时的重视。养成守时的习惯看似小节,其实关乎一个人的责任感、信守承诺的能力、团队意识,以及对他人是否尊重等。在成年社会中,一个不能守时的人,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在其他方面也不可靠的人。

  很多年前,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

  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

  “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事物……”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很多很多的好习惯,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培养。因为小时候是习惯培养的黄金期。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的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曾经听过一位从事早教的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1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1吨的气力。

  这些都说明早期教育在习惯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当然,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就,所以需要家长耐心的引导,不要操之过急。发现孩子无意中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给予称赞,以示鼓励,强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态度坚决。如果家长自己拿不定主意,孩子习惯的培养就会受到影响。就像前文提到的诺贝尔奖得主巴雷尼,通过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他由被动到主动,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再者,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一定要有良好的环境。家长在家里不能随便吵架、骂人,如果孩子骂人打人,要有一个惩罚机制,而且全家要统一口径,这就是好的环境。在家里,家长要以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亲爱的家长们,从今天开始为孩子播种吧!明天,孩子将收获一生的财富!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鼻息肉会引起什么病

回答: 鼻息肉可能引起鼻窦炎、中耳炎和哮喘等疾病。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的良性增生,可能导致鼻腔通气受阻,引发鼻窦炎。鼻窦炎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鼻息肉还可能阻塞咽鼓管,导致...

Q
鼻窦炎保守治疗方法常见有几个

回答: 鼻窦炎保守治疗方法常见有5种,包括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和生活干预。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鼻...

Q
皮肤正常但一碰就痛怎么回事

回答: 皮肤一碰就痛可能与神经敏感、皮肤炎症或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关。 神经敏感通常由周围神经病变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表现为局部皮肤触觉过敏,轻微触碰即可诱发疼痛。皮肤炎症如接触性皮炎或...

Q
梅尼埃病会自愈吗 如何自我缓解梅尼埃病

回答: 梅尼埃病通常不会自愈,但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控制症状。 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可能与内淋巴液循环障碍、免疫反应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耳鸣、...

Q
肢体麻痹的治疗方法

回答: 肢体麻痹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肢体麻痹可能与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麻痹常伴随言语不清、面部歪斜等症状,可通过...

Q
胃癌早期化疗能治好吗

回答: 胃癌早期化疗通常能治好,但需结合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 胃癌早期指肿瘤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未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此时癌细胞扩散范围小,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较高。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

Q
鹅口疮适合吃什么食物

回答: 鹅口疮患者适合吃软烂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羹、香蕉泥等,避免辛辣刺激或过硬食物加重口腔不适。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饮食应以温和、低刺激为原则。米粥富含...

Q
正确哺乳姿势有几种

回答: 正确哺乳姿势通常有4种,包括摇篮式、交叉摇篮式、橄榄球式和侧卧式。 摇篮式是最常见的哺乳姿势,适合大多数母亲和婴儿。母亲将婴儿横抱在胸前,婴儿头部枕在母亲肘窝处,母亲前臂支撑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