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时要谨防儿童节日病

发布于 2017-11-17 09:54

  不少家长抱怨每逢双休或者节日(如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医院儿科的门诊或者急诊都要排起蜿蜒的长队,等候看病的孩子比平时多出很多,很难理解为什么出现这种怪现象。其实,来诊的病人中多数是“节日后多发病”,可是儿科书上没有这种病名,那么,“节日后多发病”究竟是指什么病呢?

  所谓儿童“节日后的多发病”,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双休日、长假之后小儿中常见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以下3大类。

  消化道疾病

  节假日后多发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和食物中毒。每逢节假日,家长带着孩子到城中心或外地或者近郊旅游,看到花色、品种繁多的各种小吃都要尝尝味道,既有糯米做的、面粉做的,也有大米或杂粮做的,还有甜味、咸味肉馅的,如果夏天出汗多而口渴,还会有棒冰、雪糕、冰冻饮料等不离口。

  急性胃肠炎

  到了午餐或者晚餐时上餐馆,吃的菜肴油水不少,胃里成了各种食物的“保存箱”,不论从容积上,还是品种上都远远超过平时,也远远超过了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胃“接受”不了这些过量的食物,就会反射性地呕吐出来,这是胃部的自我保护性措施,因而出现反复呕吐,这就是急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另外,如果肠道消化、吸收不了,也会采取保护性措施,将消化不了的食物从大便中排泄出去,因而出现反复腹泻,这也就是急性肠炎的主要症状;而如果呕吐、腹泻同时发生,则称为急性胃肠炎。此时如果因为呕吐和腹泻而使水分丢失过多,就需要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细菌性痢疾

  如果摄入的食物未煮熟而又被细菌污染,有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有脓血,即发生了细菌性痢疾。在小儿患细菌性痢疾中,有一型称为“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即在未排出典型的脓血便之前,先出现的高热、惊厥、神志昏迷或者四肢冰凉、循环衰竭等,如不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处理则可有生命危险。

  虫咬皮炎

  此外,虫咬皮炎、蜜蜂蛰伤等也并不少见。最常见的就是夏季晚上外出时如果不穿长袖衫、长裤,就很可能被虫咬而发生皮炎,而在白天,蜜蜂蛰伤也不少见,此外,对事物或环境过敏引起的过敏性皮炎也常有发生。

  除了消化道、呼吸道疾病和意外伤害这三大类“节日病”外,节假日期间小儿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也可能会被打乱。生活节律经过打乱之后需要重新建立,如每天晚上睡眠及早上起床的时间,每天一日三餐的时间,每日排大便的时间,重新建立需要经过1~2周的时间,所以,节假日宝宝的生活作息时间希望与平时相同,不宜过多地改变。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5岁孩子一直口臭,是怎么回事

回答:5岁孩子持续口臭的原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既有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常见的原因包括口腔卫生问题、饮食不当以及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等。家长可以通过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加强...

Q
桑椹颗粒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吗

回答:桑椹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消渴灵颗粒,通常被称为桑椹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其成分包括山茱萸、黄芪和天花粉等。这些中药材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的功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

Q
自闭症孩子认知家人

回答:自闭症的孩子在认知方面常常面临挑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家人和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为了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家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支持他们的认知发展。比如,陪伴孩子、增加人际交往...

Q
糖尿病神经痛靶点治疗的效果

回答:糖尿病神经痛的靶点治疗效果确实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准作用于疼痛的根源,通过药物、营养神经和中医等手段,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药物治疗是关键 ...

Q
2型糖尿病可多吃肉吗

回答: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肉,但要控制好量和种类。肉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益,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营养平衡。不过,过多摄入肉类,尤其是高脂肪的肉类,可能导致体重增加,进一...

Q
小孩发热抽搐睡着了没事吧

回答:小孩发热后出现抽搐并进入睡眠状态,许多家长会感到担忧。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高热惊厥引起的,这在6个月到5岁的小孩中比较常见。不过,也可能是其他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癫痫、脑膜炎或...

Q
夜里看手机患白内障

回答:夜间频繁使用手机可能增加患白内障的风险,这与长期熬夜、用眼过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眼部炎症和糖尿病,也可能影响眼睛健康。为了保护眼睛,建议及时就医,找出具体原因并...

Q
小孩发热抽搐有没有后遗症

回答:小孩发热抽搐,通常称为高热抽搐,可能会引发一些后遗症,比如癫痫、颅脑损伤、吸入性肺炎等。这种情况让不少家长感到担忧,因此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非常重要。高热抽搐不仅仅是简单的发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