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类型都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能进行针灸治疗吗

发布于 2022-05-23 14:34

小儿麻痹症是一种我们熟悉的儿童疾病,也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我们应该注意,特别是在异常情况下,我们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合理的治疗也非常关键。

小儿麻痹症类型

1、无症状型:这种小儿麻痹症的类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2、轻度:约占4~8%,病毒侵入全身非神经组织。这儿童麻痹症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的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流感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天,自行恢复。

3、无瘫痪: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循环神经纤维扩散到全身,但出现在发病初期。本期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体温再次升高,即双峰热,患者也可出现头痛、肌肉疼痛、感觉异常、出汗、颈部强直等症状。

4、瘫痪:该病毒可侵犯脊髓前角的灰质,导致脑和脑神经病变。不对称性慢性瘫痪是单侧下肢最常见的。近端肌肉群受到的影响比远端肌肉群重,表现为肌肉肌腱反射消失。如果侵犯颅神经,可能会出现高烧、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小儿麻痹症症状

1、前驱期:发热、纳差多汗、乏力、烦躁,可伴咽痛、咳嗽,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持续1-3天。到此为止就是顿挫型。

2、前期瘫痪:前期热退后1-6天,体温再次升高(双峰热)。头痛、肌肉痛、感觉过敏、出汗、颈部强直等。

3、瘫痪期:热退后出现不对称性驰缓性瘫痪,单侧下肢瘫痪最为常见。瘫痪的特点是近端大肌群比远端肌群更重,感觉存在。肌肉张力降低,肌腱反射消失。可能有颅神经麻痹,或高烧、意识障碍、抽搐等脑炎。-

4、恢复期:瘫痪后1-2周,瘫痪肢体肌群由远端开始而后近端逐渐恢复。

5、后遗症期:严重受累的肢体萎缩或畸形,跛行或无法站立。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药物

1、干细胞治疗前:3岁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患者发高烧,无法站立,尿失禁,后诊断为"急性广播性脑脊髓炎"常规药物治疗(神经营养因子,丙球蛋白)在一个月前效果不佳。

2、干细胞治疗后:三次干细胞治疗后,患者可在家属的帮助下行走2-3min,肌张力明显减轻,期间结合中医治疗,对患者大小便也有一定的帮助,家属还是很满意的。

针灸治疗小儿麻痹症

1、针对风热湿袭肺,采用刺灸法 针腹泻法。方义 合谷,列缺可宣肺解表。风池是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汇处,能散风通络。曲地清泻湿热毒气。

2、针对湿热蕴结阳明,应采用刺灸法 针泻法。 内经 说:"独取阳明治疗阳痿",因此,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两穴,清热化湿,疏通经络,儒养宗筋。阴陵泉、三明属足太阴经穴,善健脾利湿。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措施

回答: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的方法包括优化用药方案、增强健康教育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帮助管理药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漏服、误服药物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1优化用药方案 老年...

Q
吃空心菜可以减肥吗

回答:吃空心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肥,因为空心菜是一种低热量、高纤维的蔬菜,能够增加饱腹感并改善肠道健康,但仅依靠空心菜并不能彻底实现减肥目标,还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接下来详...

Q
为什么割阑尾会暴瘦

回答:割阑尾后出现暴瘦的情况可能与术后饮食改变、消化系统功能影响、创伤恢复及潜在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咨询 1、术后饮食改变 割阑尾手术后,许多人需要调...

Q
肝切除后能活多久

回答:肝切除后能活多久取决于患者的肝脏功能状态、手术成功率、术后护理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通常情况下,如果手术成功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许多人能够长期生存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1、肝切...

Q
神经性贪食症怎么治

回答:神经性贪食症可以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和个性化治疗计划是关键,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方法...

Q
大动脉炎怎么得上的

回答:大动脉炎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常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需结合药物治疗、手术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管理等多种方法...

Q
耳朵里和耳后根痛是什么原因

回答:耳朵里和耳后根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耳部感染、神经性疾病、外伤或邻近部位炎症等。根据具体病因,可通过药物、手术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进行治疗,需警惕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1、耳部感...

Q
近视眼需要一直戴眼镜吗

回答:近视眼不一定需要一直戴眼镜,具体情况取决于近视度数、用眼需求以及生活场景。正确的佩戴方法能够保护视力,而非必要时摘下眼镜也未必会直接加重近视。 1什么时候需要戴眼镜? 若近视度数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