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晒太阳讲究方法 控制好晒太阳的时间

发布于 2024-05-21 12:27

一般来说,如果天气不错,爸妈是应该把宝宝抱到外面去晒晒太阳的,让其感受一下温暖,这样会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增加宝宝自身的抵抗力,但是,对于晒太阳的方法和具体的时间安排,则需要家长多加重视,那么,新生儿如何晒太阳好呢?

给新生儿晒太阳可采取的措施:

1、新生儿太小时不能直接到室外曝晒,只能在室内,斜射阳光时打开窗子给宝宝晒太阳,每天晒l~2次即可,一般健康新生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

2、维生素D进入人的血液后能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和磷,可以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进皮肤的抵抗力。可见,新生儿晒太阳很重要。室内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窗、纱窗,这样会减少紫外线的透入。

3、一般出生3~4周的新生儿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只晒一部分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可置阴凉处或遮阳带帽子。

新生儿晒太阳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也要有正确的时间,新生儿晒太阳的时间和长短安排:

婴儿晒太阳的时间根据季节而定,如冬季一般在中午11点~12点左右,春、秋季节一般在10点~11点,夏季一般在9点~10点。晒太阳时间长短应由少到多,可由10分钟逐渐到30分钟。

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应该是随着宝宝年龄大小而定的。爸爸妈妈要学会循序渐进,可以由刚开始的十几分钟逐渐增加至1-2小时为宜。也可以每次15-30分钟,规定每天晒太阳的数次。

爸爸妈妈如果发现宝宝晒太阳中的皮肤变红、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应立即回家并给予清凉饮料或淡盐水,或用温水给宝宝擦身。或者是晒一会儿,就到阴凉处休息一会儿。注意晒太阳的时间,不要过长。

带宝宝晒太阳时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不要在太阳下暴晒,让孩子在树阴下或者屋檐下就可以了。夏天可以给孩子戴上帽子或用遮阳伞,晒后注意补水。

在小童车上拉上白色的纱网,也是比较好的办法。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对人体大有好处,可是,说到给新生宝宝做日光浴许多人就可能要质疑了,这里我们就要告诉大家,新生儿晒太阳对于新生儿的身体很重要的。

新生儿晒太阳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室外选择风小的地方晒太阳,否则容易感冒;新生儿的头和脸部不要直接照射,尤其是在夏季时,可以选择阴凉处或戴帽子。

2、新生儿空腹或早上吃奶后1小时内不宜晒太阳。并且日光浴要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患有佝偻病症状或平时没有服用鱼肝油和钙片的新生儿,特别是营养不良或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应该先服一段时间的维生素D制剂,避免在晒太阳时突然发生抽风。

4、如果在室内晒太阳,最好是把窗户打开晒。因为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没有效果的,隔着一层玻璃接受紫外线照射时,效果就会减少30%,隔着两层玻璃就会减少80%。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睾丸里面长疙瘩怎么回事

回答:睾丸内出现疙瘩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睾丸炎、附睾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囊肿以及睾丸肿瘤等情况。每一种情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及时就医以获得明确的诊断...

Q
学前儿童肥胖的病因有哪些

回答:学前儿童肥胖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与遗传、饮食、运动、睡眠和内分泌等多个因素有关。要有效预防和治疗学前儿童肥胖,家长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 1、...

Q
过敏性紫癜恢复期间可以适当运动吗

回答:过敏性紫癜患者在恢复期间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但要选择强度较低的活动,比如散步、打太极等。这类轻松的运动不仅能够帮助增强体质,还能提升免疫力,对疾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1. ...

Q
胸部有一点点刺痛,去做了检查

回答:胸部有轻微刺痛感,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生理因素、胸膜炎等。为了确保健康,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这个症状虽然看似轻微,但也可能是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信号。 1...

Q
治疗焦虑恐惧症的方法

回答:焦虑恐惧症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森田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这些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帮助患者有效...

Q
2型糖尿病防治中目标是什么

回答:2型糖尿病防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血糖和血压的有效控制。这些目标不仅能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控制血糖是首要任务,空腹血糖应在3.9-6.0mmol/L之间,...

Q
吃的消化不良会引起哪些病

回答:消化不良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包括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营养不良和贫血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状况。如果你经常感到消化不良,及时就医查明原因是...

Q
骨质增生包中药能好

回答:骨质增生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单靠中药并不能完全治愈,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临床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这样能够更好地缓解症状,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