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退热、补液和口腔护理。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导致。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疱疹液等途径传播,密切接触感染者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是主要感染方式。儿童是易感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
1、肠道病毒感染是手足口病的直接原因。肠道病毒通过口腔、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在肠道内繁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发热和皮肤黏膜病变。病毒在潜伏期内即可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2、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与感染者共用餐具、玩具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都会增加感染风险。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容易发生聚集性感染的场所,需加强卫生管理。
3、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感染。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病毒侵袭。感染后病毒在体内复制迅速,导致症状加重。
治疗方面,手足口病以对症支持为主。对于轻症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退热治疗: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口腔护理:使用温盐水或漱口水清洁口腔,减轻口腔疱疹的疼痛。避免食用辛辣、酸性食物,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疱疹,防止继发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
1、加强手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如厕后。
2、避免接触感染者:远离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不共用餐具和个人物品。
3、定期消毒环境:对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
手足口病虽然具有传染性,但通过及时治疗和有效预防,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若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防止发生重症。
回答时间:2025-05-25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