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危害包括肾功能逐渐丧失、体内毒素积累、电解质紊乱以及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健康和生活质量。
1、肾功能逐渐丧失
慢性肾衰竭会导致肾脏功能持续下降,无法有效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功能丧失后,毒素在体内堆积,可能引发尿毒症,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2、体内毒素积累
肾脏功能减退后,尿素、肌酐等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导致毒素在血液中积累。这不仅损害其他器官功能,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问题,如失眠、记忆力下降,甚至昏迷。
3、电解质紊乱
肾脏在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中起关键作用。慢性肾衰竭可能导致钾、钠、钙、磷等电解质水平异常。高钾血症可能引发心律失常,低钙血症则会导致骨质疏松和肌肉痉挛。
4、多种并发症
慢性肾衰竭常伴随高血压、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高血压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形成恶性循环;贫血则因肾脏无法产生足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导致疲劳、乏力等症状;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5、治疗方法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透析或移植。
药物治疗:使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如氨氯地平;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使用磷结合剂调节血磷水平。
饮食调整:限制蛋白质摄入,减轻肾脏负担;控制盐分,避免高血压;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预防高钾血症。
透析或移植:对于晚期患者,透析可以替代部分肾脏功能,肾移植则是根治性治疗方法。
慢性肾衰竭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已确诊患者,遵医嘱治疗,密切监测肾功能和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回答时间:2025-03-13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