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通过血管介入阻断肝癌病灶的血液供应,降低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并控制病情发展,是肝癌治疗中常用的局部治疗方法之一。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常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使用以提高手术效果。
1、技术原理及适应人群
肝癌介入栓塞术主要通过穿刺导管将药物或栓塞材料注入肝癌主要供血动脉,阻断癌细胞的血液供应,使其因缺氧和营养不足而死亡。适应症包括中晚期肝癌无法手术的患者、术后复发患者以及等待肝移植期间的病情控制。这种方法适合肝癌局部性病灶较明显的患者,但不适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主干癌栓或严重的身体器官功能障碍患者。
2、栓塞材料的种类及流程
常见的栓塞材料包括化疗药物与栓塞微球的联合制剂、碘油乳剂、明胶海绵颗粒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特点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手术前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术中通过导管对肿瘤供血区域实施精准栓塞,整个过程在影像设备监控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手术后的恢复及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常需留院观察1-3天,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腹痛、恶心等“栓塞综合征”,通常通过对症治疗可以缓解。在恢复期需要注意肝功能保护,如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避免摄入高脂肪、高酒精食物,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肝脏负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肝癌介入栓塞术虽不是根治手段,但对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术后应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并配合其他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回答时间:2025-04-04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