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穿洞洞鞋易致水泡型脚气 多用茶水泡泡脚

发布于 2014-07-09 11:12

  夏日炎炎,除了骄阳似火,空气中的湿度也在不断加大,此时正是脚气高发季节,不论是脚气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应该着重预防脚气的发作。其中水泡型脚气最为常见。水泡型脚气常见于足跖及足缘部,呈群集或散在的小水泡,伴有瘙痒。具有传染性。导致脚气的原因有很多,或许罪魁祸首的是你脚下的“那双鞋”。

  “洞洞鞋”是近年夏天颇受年轻人喜爱的一种凉鞋,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不过网络上频频爆出关于“洞洞鞋”的诸多危害,比如容易导致脚气病、容易被扶梯缝隙夹住等。专家介绍由于洞洞鞋的构造及材质,容易积水,并且水分不易被鞋吸收、挥发,它上面的鞋洞也只能帮助脚面透气,而最需要透气和干爽的脚底,却得不到保护。夏天人脚容易出汗,随着汗液的蒸发,洞洞鞋会倒贴在脚面上,常穿会导致脚部潮湿温暖,为真菌提供温床,可能导致水泡型脚气等皮肤病。

  绿茶水泡脚可防脚气

  在夏季有些人偏爱穿“洞洞鞋”,又不想被脚气困扰,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从日常护理做起,不妨试试“绿茶泡脚法”。

  茶叶里含有单宁酸,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对致脚气的丝状菌特别有效,长期使用会有不错效果。茶水还可以去异味,对末梢血管有辅助解痉作用,所以,用它泡脚可以使全身放松。将剩茶加水煮成浓汁,即可用来泡脚。具体做法是,将洗脚盆内放入绿茶一小撮,盐少许,倒进热水。焖一会,等茶叶泡开后,用此水洗脚即可。趾缝紧密的人可将卫生纸夹在趾缝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

  另外,咖啡渣、茶叶末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可以将其放进鞋内,助于吸味。

  预防水泡型脚气还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鞋子要通气良好。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补充阅读】

  水泡型脚气的自治偏方

  1、 脚上患有脚气、脚癣,连续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2、 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次至3次可愈。

  3、 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

  6、犯有多年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5、 取香烟灰撤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4、 夏天脚癣犯了,可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涂搽患处,每天1次至2次,一般数次便可见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生完孩子头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揭秘产后头痛的几个原因

回答: 生完孩子头疼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贫血等因素有关。 产后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部胀痛或钝痛,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激素水平变化是常见原因,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

Q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怎么办 三招及时治疗初期孕妇感冒

回答: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可通过多喝水、盐水漱口、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 感冒嗓子疼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咽喉黏膜干燥等因素有关。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咽喉湿润,促进病毒排出。用温盐水漱口...

Q
宝宝急性鼻炎怎么治疗 5个疗法缓解宝宝急性鼻炎

回答: 宝宝急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蒸汽吸入、药物治疗、环境调整和饮食调理等方式缓解。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雾,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塞和炎症。蒸汽吸入可通过温热湿毛巾覆盖...

Q
脸颊毛孔粗大如何改善

回答: 脸颊毛孔粗大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医美治疗等方式改善。 毛孔粗大多与皮脂分泌过多、皮肤老化、毛囊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日常护理需注重温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洁面产品,可选择含氨...

Q
声带息肉是怎么回事 了解声带息肉的3个原因

回答: 声带息肉可能与用声过度、长期吸烟、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 用声过度会导致声带黏膜反复摩擦损伤,声带表面血管扩张形成息肉样变。长期吸烟会刺激声带黏膜充血水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诱发声...

Q
疖肿不引流自己会消吗

回答: 疖肿不引流可能会自行消退,但存在感染扩散的风险。疖肿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体积较小的疖肿在保持局部清洁的情况下,可能通过机体免疫作用逐...

Q
大拇指凹陷是怎么回事

回答: 大拇指凹陷可能与遗传因素、外伤或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拇指关节或骨骼发育异常,表现为关节凹陷或变形,通常伴随家族病史。外伤如骨折或扭伤后未完全恢复,可能引起局部组...

Q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消除分泌性中耳炎的三方法揭晓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等方式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药物治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