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病从口入:聚餐使用公筷可防胃病

发布于 2015-04-07 11:30

  聚餐中使用公筷、分餐吃,不仅文明,还有助健康,可你知道聚餐中这样做最能预防什么疾病吗?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为何物?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寄居在人胃黏膜上皮的螺旋形细菌,它分泌的尿素酶等物质可影响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也是导致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很常见,但常常被人忽略,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感觉、没有任何症状,结果有的发展成较严重胃病才去就医。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麦韵屏提醒,定期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有利于胃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不舒服,各种胃病已经成了当代人的通病。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幽门螺旋杆菌(HP)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人群中的感染率仍很高,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胃内HP检出率约为30%~70%。

  然而大部分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也可能不会发病。麦韵屏介绍道:由于人体的胃部没有神经,所以人们难以察觉胃部问题,发现时已是病情不轻。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引起慢性胃炎,症状表现为:口臭、上腹部不适、隐痛,有时发生嗳气、反酸等,病程较为缓慢,感觉不明显,但是容易反复发作。

  幽门螺旋杆菌还会造成一个严重后果——胃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约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日本九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胃癌发生不仅与人们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还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因幽门螺旋杆菌引发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把胃癌变成了一种经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2008年著名的学术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亦指出,胃癌手术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降低胃癌复发的几率。

  小心病从口入

  HP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一般为口-口、粪-口途径,亲密接触、进食被污染食物和饮水都有可能传染。国外的研究发现,在城市饮用水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出率达4%,而且在蔬菜等食物表面也能检测到。

  麦韵屏表示:中式饮食文化里,就餐较为推崇围餐式,这意味着各种病菌可以通过共享的菜食进入每位就餐人员的胃部。这给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因而一个家庭感染HP的机率是非常高的,特别是母亲食物咀嚼后给小孩喂食。公筷、独立餐具的使用和分餐制的推广有利于预防病菌感染。外出就餐时,应注意讲究饮食卫生,选择良好、干净就餐环境为好。

  此外家人之间的的密切接触、亲密交谈、婴儿排泄物的不当处理、学校里的儿童、学生之间的接触都有可能传染幽门螺杆菌。

  吹一吹,简便查菌

  患者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式有血液化验、粪便检查、碳13或14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几种,其中碳呼气试验最常见。只要患者口服碳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前后对着检查袋吹口气,仪器就可以测出患者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这一方法简便安全快速,整个诊断过程大概只要30分钟。

  麦韵屏还指出,胃镜检查结果阴性不代表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做检查以获得更客观的检验结果。由于呼气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特点,该试验还是大多数患者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另外,要提醒的是,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不要太过恐慌,未必所有人都需要治疗,不过如果是慢性胃炎伴粘膜萎缩或糜烂患者,胃癌家族史的人等,幽门螺杆菌可能会加大患胃癌的风险,则要提高警惕,做根除Hp治疗。麦韵屏指出,Hp根除治疗应接受正规四联Hp根除方案治疗,否则可能会因抗生素耐药而降低Hp根除成功率。

  小贴士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预防其它消化道传染病一样,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注意饮食卫生是首要措施。

  1.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是直接影响幽门螺旋杆菌能否被带入体内的关键环节。

  2.必须杜绝生肉,有不少人喜欢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

  5.对于刚会进食的宝宝或者吃饭时难“伺候”的幼儿,父母最好不要用口嚼食物喂他们。

  4.吃蔬菜或瓜果时,切记要消毒、洗净或削皮;用餐时使用公筷。

  3.幽门螺杆菌还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而认真、仔细地刷牙是消除牙菌斑、预防龋齿最有效的方法。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中枢神经损伤怎么治疗

回答:中枢神经损伤的治疗需要根据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手术治疗。核心目标是修复神经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枢神经...

Q
白带异常属于什么症状

回答:白带异常可能提示女性生殖系统存在问题,严重情况需尽早就医。 白带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正常情况下呈现透明、黏稠或蛋清状,在不同生理周期内会有些许变化,比如排卵期时量会稍多。如果白带出...

Q
儿童流感发烧几天能退烧

回答:儿童流感引起的发烧通常在3到5天内会自行退热,个体差异和免疫状态会影响这一过程。为了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1.原因分析:儿童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在感染过程中...

Q
肌炎和纤维肌痛一样吗

回答:肌炎和纤维肌痛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肌炎是一种肌肉的炎症性疾病,常表现为肌肉无力、压痛以及肌酶水平异常;纤维肌痛则是一种慢性疼痛综合征,以全身广泛性肌...

Q
输尿管支架后尿道刺痛正常吗

回答:输尿管支架置入术后出现尿道刺痛情况是不正常的,但可能与机械刺激或感染等相关。置入支架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感到轻微不适,但若刺痛持续或伴随其他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原因,避...

Q
输尿管肿瘤常见吗

回答:输尿管肿瘤并不常见,其发病率较低,但因可能无明显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输尿管肿瘤的发生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及环境暴露等多种因素相关,并伴随血尿、腰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Q
佝偻病的孩子怎么治疗好呢

回答:佝偻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骨骼发育疾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骨骼钙化不足。治疗佝偻病的关键在于 及时补充营养、矫正骨骼异常以及合理运动,通过综合干预帮助孩子恢...

Q
补牙材料会有假吗

回答:补牙材料通常不会有假。这些材料主要用于修补牙齿的缺损,常见的有复合树脂和玻璃离子等。如果在补牙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尽快就医,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1、复合树脂:这种材料是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