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和气功的区别是什么

发布于 2014-10-15 11:47

  太极和气功都是我国渊源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他们都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功能,那么,太极拳和气功都有哪些区别呢?

  太极拳起源与流派

  关于太极拳起源的时代与创始者,各家之说不尽相同。许宣平(唐代)、张三峰(宋代)、张三丰(明代)、陈王廷(明末)和王宗岳(清代)等曾被不同时期的不同专家认为是太极拳的创始人。这些研究虽因各有其依据而“互不相让”,但目前比较公认的太极拳鼻祖为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

  现代太极拳总以圆、缓、连,太极图样的圆形套路、缓慢不急的形体动作、连续不断的全身运动为特点,有人将这些特点归纳为10个方面,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垂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并将它的养生保健功能细分为8大作用,即:强筋壮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培育元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其中包含了中医八法中的补法、和法及广义的消法。因此,太极拳除可用于养生保健外,尚可作为一种体育疗法而用于慢性病的辅助治疗和康复。


太极和气功有啥区别

 

  太极拳的气功元素

  太极拳与气功同属传统民族体育的范畴,但气功的起源远早于太极拳,故气功中的许多“因素”,如调身、调息、调心(合称“三调”)的理论与方法,“三调”合一的要求与操作等,被各派太极拳创始者及其传人所借鉴,在以养生保健为主要作用的“静练”中,气功“元素”也就格外突出。

  太极气功与太极拳

  一是以太极拳的某一架式为基础编排而成。如三十六式太极导引保健功,以杨式太极拳中架为基础,并以绵绵不断的抽丝劲为主要特点。此类功法的操作、作用与太极拳非常相似,习练者也都需要有一定的太极拳基础,否则难以把握其要领。

  二是“移植”太极拳的某些动作,并将其“配上”特定的气功调息、调心方法。如太极气功十八式中的起始调息、马步云手、定步倒卷肱、按掌平气等;太极气功十三式中的起式、十字手等,基本上是从太极拳中“复制”而来。此类功法的运动量一般较小,比较适合年老体弱者学练。

  三是参照太极拳的某些特点,设计气功三调的操作,或以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设计气功的调息操作,再配以相应的调息与调心操作。多数“太极”类功法均属这种类型。此类功法的数量难以确切统计,作用也难以评说;动作往往比较简单,其中不少还有明显“拼凑”的痕迹,一般只在较小的范围内、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流行,可谓“各领风骚二三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生完孩子头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揭秘产后头痛的几个原因

回答: 生完孩子头疼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睡眠不足、贫血等因素有关。 产后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部胀痛或钝痛,可能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激素水平变化是常见原因,分娩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

Q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怎么办 三招及时治疗初期孕妇感冒

回答: 怀孕初期感冒嗓子疼可通过多喝水、盐水漱口、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 感冒嗓子疼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咽喉黏膜干燥等因素有关。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咽喉湿润,促进病毒排出。用温盐水漱口...

Q
宝宝急性鼻炎怎么治疗 5个疗法缓解宝宝急性鼻炎

回答: 宝宝急性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蒸汽吸入、药物治疗、环境调整和饮食调理等方式缓解。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雾,帮助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塞和炎症。蒸汽吸入可通过温热湿毛巾覆盖...

Q
脸颊毛孔粗大如何改善

回答: 脸颊毛孔粗大可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医美治疗等方式改善。 毛孔粗大多与皮脂分泌过多、皮肤老化、毛囊角化异常等因素有关。日常护理需注重温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洁面产品,可选择含氨...

Q
声带息肉是怎么回事 了解声带息肉的3个原因

回答: 声带息肉可能与用声过度、长期吸烟、胃酸反流等因素有关。 用声过度会导致声带黏膜反复摩擦损伤,声带表面血管扩张形成息肉样变。长期吸烟会刺激声带黏膜充血水肿,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诱发声...

Q
疖肿不引流自己会消吗

回答: 疖肿不引流可能会自行消退,但存在感染扩散的风险。疖肿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体积较小的疖肿在保持局部清洁的情况下,可能通过机体免疫作用逐...

Q
大拇指凹陷是怎么回事

回答: 大拇指凹陷可能与遗传因素、外伤或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大拇指关节或骨骼发育异常,表现为关节凹陷或变形,通常伴随家族病史。外伤如骨折或扭伤后未完全恢复,可能引起局部组...

Q
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消除分泌性中耳炎的三方法揭晓

回答: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等方式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药物治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