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和腰肌劳损要如何进行食疗 教你一招专治关节炎和腰肌劳损

发布于 2021-12-28 14:15

       什么汤有助于关节炎和腰肌劳损?

  [材料]:独活三两(9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沙、羌活、山参、夏枯草、川芎、芍药、干地黄各四两(各6g)。

  [使用方法]:涂药唆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

  [功能]:袪风湿,止痹痛,益肝,补气补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两虚,气血两虚证。腰膝痛疼,肢节屈伸不良影响,或麻木不仁,畏寒怕冷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解]:本方证为风湿寒时久难愈,以至损害肝,耗伤血气而致。主骨,腰而为府。肝主筋,膝为筋之会。肝不够,气血亏虚,骨筋虚损,故肢节屈伸不良影响。寒症湿邪客于腰膝骨筋,故腰膝痛疼,或麻木不仁。《素问・痹论》说:“痹取决于骨则重,取决于脉则血弹黄而不流,取决于筋则屈不伸,取决于肉则不仁。”《素问・逆调论》又说:“营气血虚则不仁,卫气虚则无需,营卫俱虚则不仁且无需。”治宜袪风湿,止痹痛,益肝,补气补血,祛邪与扶正兼具。

  方中独活艰辛微温,长于祛下焦寒症湿邪,蠲痹止疼,为君药。防沙、秦艽祛风胜湿;肉桂粉温里祛寒,通利气血;细辛辛温收敛,祛寒止疼,均为臣药。佐以内寄生、牛膝、杜仲温脾肝,健壮骨筋;川芎、芍药、地黄、羌活益气养血活血化瘀;山参、茯苓、夏枯草补气血健脾胃,扶持气正,均为佐药。夏枯草调合诸药,又为使药。己方配伍特性要以袪风湿寒药主导,因时制宜补肝、养血气之品,邪正兼具,有祛邪不损正,扶正不可碍邪之义。诸药相伍,使寒症湿邪俱除,血气充裕,肝强腱,痹痛足以减轻。

  [应用]:

  1.己方为医治痹证时久,而气正不足者。以腰膝冷痛,骨节屈伸不良影响,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证治关键点。若痹证归属于寒湿实证者,非其所宜。

  2.对痹证痛疼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化瘀止疼之效;湿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去湿气消炎;正虚不重乾,可减地黄、山参。

  3.漫性风湿病、腰椎盘突出、骨质增生症、风湿性坐骨神经疼等,属肝两虚,气血两虚者,均可运用。

  [附方]:  乌头汤(《金匮要略》)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各9g),夏枯草炙,三两(9g),川乌五枚(6g)唆咀,以蜜二升(60g),煎取1升,即出乌头。上前四味唆咀,以水三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每服七合,不知道,尽服之。功能:温经去湿气,祛寒止疼。主治:湿寒痹证。骨节剧烈疼痛,不能屈伸,畏寒怕冷喜热,舌苔薄白,脉沉弦。

  己方为湿寒痹痛证而设,与独活寄生汤对比,构成药品虽少,但方中川乌与麻黄般配,祛痹止疼之力较著;黄芪与芍药、夏枯草共用,益气补血,和营缓急,能够牵制乌、麻之峻烈。温经止疼功效好于独活寄生汤,但补虚之力较差。

相关推荐

健康早知道 更多

Q
耳膜穿孔吃什么药

回答:耳膜穿孔通常需要及时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使用药物,常见药物包括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抗炎药减少炎症、镇痛药缓解疼痛,同时,患者可通过饮食辅助促进愈合。 1、抗生素治疗:耳膜穿孔...

Q
坐月子吃榴莲,好处有哪些

回答:坐月子期间适量食用榴莲可以补充能量、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便秘等,但需注意过量食用可能导致上火等问题,建议结合个人体质与医生建议合理安排饮食。 1、补充能量和营养 榴莲被称为“水果之王...

Q
颈椎病压神经怎么办

回答:颈椎病压迫神经会引起疼痛、麻木等不适,建议通过休息、药物、理疗、甚至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和缓解的重要手段。 1、了解颈椎病压迫神经的原因 颈椎病压迫神经...

Q
内分泌失调看中医还是西医好

回答:内分泌失调既可以选择中医进行调理,也可以寻求西医的方法治疗,具体选择需依据症状的严重程度、个人体质及治疗偏好。中医注重整体调节,适合慢性症状及长期调理;而西医强调精准治疗,适合急性...

Q
优质蛋白质是什么

回答:优质蛋白质指的是含有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合适、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的蛋白质,主要来源包括动物性食物如鱼、肉、蛋、奶,以及部分植物如大豆制品。摄取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肌肉、增强免疫力...

Q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治疗

回答:消化性溃疡穿孔需要及时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并尽早就医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1、手术治疗 消化性溃疡穿孔的...

Q
牙缝大的修复方法

回答:牙缝大的修复方法包括使用牙齿矫正、树脂填充和牙贴面等方式,根据具体病因和牙齿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同时注重口腔护理,避免牙缝进一步加大。 1、矫正治疗 如果牙缝过大是由于牙齿排...

Q
手足口病怎样才算痊愈

回答: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症状完全消失,且体力与精神恢复正常时才可被认为痊愈,同时需留意是否已过传染期确保不再感染他人。通常,儿童在感染7至10天后症状改善,痊愈标准包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