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可分为哪两种状态
发布于 2025-04-27 13:42
发布于 2025-04-27 13:42
睡眠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状态,两者交替循环构成完整睡眠周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占睡眠时间的75%-80%,分为N1、N2、N3三个阶段。N1是浅睡期,脑电波频率减慢,易被外界声音惊醒;N2阶段体温下降、心率减缓,大脑出现睡眠纺锤波;N3为深睡眠期,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对体力恢复至关重要。改善深睡眠可尝试睡前泡脚、保持卧室温度18-22℃、白天适度运动等方法。
快速眼动睡眠约占睡眠20%-25%,特征为眼球快速转动、脑电波活跃类似清醒状态。此阶段与记忆巩固、情绪调节密切相关,梦境多发生在此时期。增加快速眼动睡眠可通过规律作息、减少酒精摄入、午睡不超过30分钟来实现,长期缺乏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健康成人每晚经历4-6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分钟,非快速眼动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交替出现。前半夜深睡眠占比高,后半夜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使用睡眠监测设备观察周期节律,避免在深睡眠阶段被闹铃惊醒,有助于提升起床后的清醒度。
非快速眼动睡眠主要促进机体修复,增强免疫功能,缺乏时会出现肌肉酸痛、易感染;快速眼动睡眠则帮助整合记忆、调节情绪,不足可能导致焦虑抑郁。两者比例失衡时,可尝试双相睡眠法,即夜间核心睡眠+午后短憩的组合模式。
年龄显著改变睡眠结构,新生儿快速眼动睡眠占50%,老年人深睡眠大幅减少。咖啡因、尼古丁会抑制快速眼动睡眠,抗抑郁药可能延长此阶段。调节睡眠状态建议晚餐摄入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睡前进行10分钟正念呼吸练习。
保持优质睡眠需兼顾两种状态的平衡,日常可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摄入,下午4点后避免高强度运动,选择7-9厘米高度的枕头维持颈椎曲度。当出现持续睡眠结构异常伴日间功能障碍时,建议到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等病理因素。
上一篇 : 当前是第一篇
下一篇 : 什么是复杂睡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