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几点睡觉会增胖
发布于 2025-06-28 10:20
发布于 2025-06-28 10:20
晚上超过23点睡觉可能增加肥胖风险,长期熬夜会扰乱代谢并影响脂肪分解效率。睡眠时间与体重的关系主要与褪黑素分泌、皮质醇水平、饮食节律紊乱、运动消耗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因素有关。
人体在22点后进入褪黑素分泌高峰,该激素能调节脂肪代谢酶活性。熬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量减少,使白色脂肪分解速度降低。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褪黑素正常节律,避免夜间脂肪囤积。
熬夜会刺激皮质醇持续升高,这种压力激素能促进内脏脂肪合成。凌晨1-3点本该是皮质醇低谷期,若此时未入睡会导致激素水平异常,长期可能诱发向心性肥胖。睡前放松训练可帮助降低皮质醇。
晚睡者更易出现夜间进食行为,此时胃肠蠕动减缓,热量更易转化为脂肪储存。研究发现23点后每延迟1小时入睡,额外摄入热量可能超过200大卡。建议晚餐控制在19点前完成。
熬夜人群白天容易疲倦,日常活动量和运动意愿明显下降。基础代谢率在睡眠不足时会降低,静止能量消耗减少。保持每周3次有氧运动能部分抵消熬夜带来的代谢负面影响。
睡眠不足会降低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血糖更易转化为脂肪。连续一周每天只睡5小时,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下降。午间小睡20分钟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功能。
建议养成22:30前入睡的习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白天可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如鸡蛋、豆制品等帮助稳定血糖。每周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若必须熬夜,次日应补充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深绿色蔬菜。长期睡眠紊乱者需监测腰围和体脂率变化,必要时咨询专业医师进行睡眠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