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术后恶心呕吐
1、抗胆碱药这类药物作用机制是抑制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并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该类药物可阻滞前庭的冲动传入,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病、眩晕、病毒性内耳炎、梅尼埃病和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主要使用东莨菪碱贴剂防治PONV。
2、抗组胺药组胺受体可分为H1、H2 和H3 三种类型。H1 受体与过敏、炎性反应相关,H2 受体与胃酸分泌相关,H3 受体与组胺释放有关。抗组胺药如异丙嗪临床已很少使用,可导致困倦和锥体外系统症状。
3、多巴胺受体拮抗药此类药包括吩噻嗪和氟哌利多。作用靶点是拮抗化学触发带的多巴胺2(D2)受体,脑室周围D2 受体也与5HT3 受体交叉存在。氟哌利多也作用在α 肾上腺素能受体,常用于PONV 和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
4、地塞米松抗呕吐机制仍不清楚,量效关系也不明确,对中枢和外周5-HT 的产生和释放均有抑制作用,可改变血-脑脊液屏障和对5-HT 的通透性并降低血液中5-HT 作用于肠道化学感受器的浓度,是其可能的抗呕吐机制之一。由于地塞米松发挥作用需一段时间,应在手术开始时给药,主要需注意可能增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5、苯甲酰胺类甲氧氯普胺有中枢和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也有抗血清素作用,加速胃排空,抑制胃的松弛并抑制呕吐中枢化学感受器触发带,最常用于胃动力药和作为抗肿瘤化疗相关呕吐的辅助治疗用药,常规剂量10~20mg 并未被证明有预防PONV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