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是人体组织创伤修复的自然产物,是损伤愈合部位的纤维组织增生的结果。瘢痕的形成往往会造成难看的外观及功能障碍。根据其组织学和形态学的区别分为:浅表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治疗棘手,所以瘢痕的预防重于治疗,多种瘢痕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也同时是预防手段。
瘢痕疙瘩常超出原损伤的边缘,通常不会自行消退,切除后往往会复发,和增生性瘢痕统称为病理性瘢痕。对于瘢痕疙瘩和非功能部位大片增生性瘢痕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在手术切除或松解后也需使用非手术方法预防瘢痕再度增生挛缩。这些方法种类繁多,疗效不一,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对所有患者都是最有效的,为了追求最佳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实施。
1、硅胶产品
1983年,Perkins等首次报道使用硅胶膜治疗烧伤患者瘢痕,此后学者们不断实践、研究使用硅凝胶膜治疗、预防瘢痕增生,至今已近30年。目前硅胶制品形式多样,可为膏霜,凝胶,硅胶膜,喷剂,以及硅胶矫正衣等。硅治疗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硅胶产品具有易于使用和非侵入性的优势,会让瘢痕变平,增加其延展性和使其软化,无副作用。有学者认为每天佩带12-24小时,持续2-3月,效果较好。
2、压力疗法
使用压力治疗瘢痕疙瘩可以追溯到1835年,广泛应用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有医生发现将弹力袜运用在烧伤后的下肢会加速瘢痕成熟,减轻其发红及厚度。该法主要适用于瘢痕面积较大的增生性瘢痕或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手术后的复发预防。
应用方法大致相同,有人建议用20-40mmHg的压力,24小时佩戴,每天取下不超过30分钟,坚持6个月以上。也有研究发现弹力衣释放超过15mmHg的压力就可以加速瘢痕的成熟。该方法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湿热、皮疹、运动受限以及摩擦损伤。
3、局部药物注射
瘢痕内皮质类固醇注射
这是最常用的方式,类固醇中最常用曲安奈德。曲安奈德浓度取决于病变位置、大小和患者的年龄。其机制为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糖胺聚糖合成,抑制炎症介质,促进瘢痕血管收缩,使瘢痕萎缩。一般来说,使用浓度为10-20mg/ml,在较大较硬瘢痕内注射时可达到40mg/ml。
根据瘢痕大小和治疗反应可2-4周重复注射一次。总剂量取决于注射的效果及其全身、局部副作用。注射过程的疼痛感对该疗法的长期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但随着新型的无针注射系统的面市,这一问题应该能很快得到解决。有研究表明单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能有效地使多数患者的瘢痕体积减小。病灶内类固醇注射临床应用广泛而疗效确切,早已被视为治疗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疤痕的一线方法。
氟脲嘧啶病灶内注射
这种治疗方法正日益流行。其作用于产生过多胶原的快速增殖的皮肤成纤维细胞。5-FU单独治疗瘢痕疙瘩被证实有效。使用浓度、频率为50mg/ml,1-3次/周。注射5-10次会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5-FU主要的副作用是疼痛、伤口溃疡、注射部位紫癜、局部凹陷、过度色素沉着。
平阳霉素瘢痕内注射
平阳霉素是一种传统的抗肿瘤药物,具有细胞毒性。有研究表明平阳霉素用于治疗较大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优于冷冻疗法联合瘢痕内激素注射。有文献称瘢痕内注射后完全平于皮肤不复发的患者可达53.8%C73.3%。通常以0.1ml局部皮损内注射,单次总量可用到6ml。皮肤毒性通常在累计总量达到200-300U后才会出现,肺纤维化出现在总量超过400U之后。主要不良反应是局部的过度色素沉着以及溃疡。而较少发现有平阳霉素导致的肺部、肝脏等器官严重并发症。
其他药物局部注射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胶原酶,透明质酸等。局部注射肉毒毒素效果较好,现已开始普遍使用。
4、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已被用来作为治疗瘢痕疙瘩的单一疗法或手术切除的辅助疗法多年。手术结合放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有效率67-98%。手术切除瘢痕,并在24-48小时内进行放疗。该方法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抑制及潜在的致癌性是主要的限制因素。多数学者建议术后即刻进行放疗,小剂量多次,总剂量应达到15-20Gy。通常认为电子束照射是最有效的,锶90近距离放射治疗也有较好疗效。近年来,用32P敷贴行近距离放疗使该方法更为方便有效。
大多放疗科医生认为瘢痕疙瘩是放射治疗的适应症,疗效高于风险。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发红,脱皮,毛细血管扩张和永久性的皮肤颜色的变化,色素减退,都是可以接受的。
5、激光
目前激光在瘢痕治疗中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运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取得良好效果。4-8周一次,共治疗1-6次可达到较好效果。PDL运用于手术后或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均可使其减轻。能有效减轻发红,厚度,痒痛,及恢复皮肤质地。主要副作用是短暂紫癜及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但激光治疗对瘢痕疙瘩作用不明显。
对瘢痕的治疗目前仍然是医学上的难题,瘢痕一旦产生就无法完全消除。当前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方法很多,但都不能达到完全满意的疗效。硅胶、压力、激素注射、手术切除后的放射治疗、激光这些方法疗效都比较确切,单用或相互结合使用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其作用大于单用某一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