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斑
概述 症状起因 鉴别诊断 如何预防 饮食禁忌 治疗方法 经验分享 专家答疑

袪黄褐斑食疗的偏方推荐

来源:复禾健康网

许多人脸上容易出现黄褐斑,黄褐斑无疑对于爱美的人士而言是很大的苦恼,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袪黄褐斑食疗的偏方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黄褐斑食疗的偏方1

胡桃芝麻饮

胡桃30克,芝麻20克,牛乳、豆浆各200毫升,白糖适量。将胡桃仁、芝麻研为细末,与牛乳、豆浆混匀,煮沸饮服,白糖调味,分作2份,早晚各1份,每日1剂。可补益虚损,生津润肠,润肤消斑。

黑白消斑散

黑木耳10克,白木耳5克。将二耳共研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蜂蜜水冲饮,连续1月。可消淤化斑,润肤滋肌。

白鸭消斑汤

白鸭1只,山药200克,生地100克,枸杞子30克,调料适量。将白鸭去毛杂骨,洗净,用食盐、胡椒粉、黄酒涂抹鸭体内外,撒上葱姜腌1小时左右后切为丁;山药切片。生地布包,置碗底,而后纳入山药、枸杞、鸭丁,上笼蒸熟服食,每周2-3剂。可补益肝肾,养阴消斑。

枸杞生地散

枸杞子100克,生地30克。将杞子、生地焙干、研末、混匀,每取10克,每日3次,温开水或用白酒适量冲服,连续1月。可补肝肾,去黑斑。

黄褐斑食疗的偏方2

当归山楂茶

当归、山楂各10克,白藓皮、白蒺藜各5克。将诸yao同置杯中,冲入沸水,密封浸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续1月。可疏肝健脾,消斑化淤。

猪肾消斑粥

猪肾1对,山药100克,苡仁50克,大米200克,食盐适量。将猪肾去筋膜,洗净,切丁,加诸药,大米同加清水煮粥,食盐调味,分作2次服食,每日1剂。可补肾健脾,祛淤化斑。

茯苓消斑汤

白茯苓、白僵蚕、白菊花、丝瓜络各10克,珍珠母20克,玫瑰花3朵,红枣10枚。上药同置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分作2份,饭后饮用,每日1剂,连续7-10天。可健脾消斑,祛风通络。

形成黄褐斑的原因

1、气血失调

气血失调产生黄褐斑,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行血行。在病理情况下,不论是气病及血,或是血病及气,都可最终产生气滞血瘀,瘀血停滞于经络而发生黄褐斑。

2、药物因素

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易发黄褐斑,有人甚至在口服避孕药一个月后便出现面部斑点。此外服用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和多食感光性较强的食物等也容易引起黄褐斑。所以女性朋友平时在服药的时候也要格外的注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

3、黑色素增多

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脸部的表皮层最薄,毛细血管最丰富,也最易形成色素沉着,色素沉着部位主要在表皮基底层,黑色素颗粒明显增多,较为严重者真皮层的噬黑素细胞内也有较多黑色素。

与正常的情况下相比,色素细胞的数目以及黑色素的形成和黑色素颗粒的活性都是有不同增长的。

4、其他因素

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病等会导致酪氢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产生增加,而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却随之减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也会在面部产生黄褐斑;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加快黄褐斑的形成。

复制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请谨慎参阅,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上一篇:中度昏迷与深昏迷的鉴别 下一篇:中度昏迷的治疗方法

常见疾病

广州减重医院

广州减重医院

中国减肥代谢外科,广州减重医院
广州广州减重医院—中国减肥代谢外科,专...
立即咨询 申请预约响应快速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更多

如何让半永久眉毛快速代谢掉

回答:让半永久眉毛快速代谢掉的方法大多数需要在局部做热敷和按摩,或许能加速新陈代谢,帮助半永久眉...
张玲 张玲 主任医师

医生医院推荐

张学军

张学军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大疱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银屑病、光敏...
高敏

高敏 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色素性疾病的诊治,遗传性皮肤病的遗传咨询...
王红艳

王红艳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皮肤性病的疑难杂症、各种常见皮肤病及性病...
吴琰瑜

吴琰瑜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擅长:痤疮、色素性疾病等各种面部美容性皮肤病的...
王新磊

王新磊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眼周年轻化综合术

药品推荐

丝白祛斑软膏

丝白祛斑软膏

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天峰制药厂
景天祛斑片

景天祛斑片

郑州福瑞堂制药有限公司
奇灵珍 调经祛斑片(薄膜衣片)

奇灵珍 调经祛斑片(薄膜衣片)

广东奇灵制药有限公司

面部斑热搜

相似症状 伴随症状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医疗资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热门疾病 / 症状推荐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复禾健康 > 症状查询 > > 面部斑
概述 | 症状起因 | 鉴别诊断 | 如何预防 | 饮食禁忌 | 治疗方法 | 经验分享 | 专家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