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腹水是指由于肝功能损伤引起的腹水积聚。其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导致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是肝脏发生慢性炎症、纤维化和结构改变,最终导致肝脏功能受损的疾病。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的机制主要包括肝组织内血管阻力增加、静脉系统代偿性扩张以及门脉血流量增加等。
肝硬化会导致肝组织内血管阻力增加。在肝硬化的进程中,纤维化的肝组织逐渐取代正常的肝实质,这种组织结构的改变不仅增加了肝脏内血管的阻力,也影响了血液在肝内的流动。由于血流受阻,门脉压力逐渐升高,从而导致局部的血液淤积。
肝硬化还会引起门脉血管的扩张。当门脉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机体会对此进行代偿性的反应,即扩张门脉血管以增加血流的通过量。这种血管的扩张不仅会导致门脉压力进一步升高,还会增加肝内外的血管交通,从而导致血液流向肠道和脾脏等器官,造成局部的血液淤积。
肝硬化还引起低蛋白血症。在肝硬化的过程中,肝脏受损导致蛋白合成功能减弱。蛋白是维持血管内外的平衡的重要成分之一,它通过渗透作用维持血管内的压力。当肝脏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蛋白时,血管内的压力降低,导致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
因此,引起肝源性腹水的原因主要是肝硬化所引起的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肝组织结构改变导致血液流动受阻,门脉压力增加;同时,肝脏合成蛋白的功能减弱,使得血管内的压力降低。这两个原因共同作用导致腹水的积聚。了解引起肝源性腹水的原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