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是由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骨骼疾病。
肾性骨病是一种由肾功能不全引起的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的钙、磷、骨代谢异常,导致骨骼变脆、易骨折,以及骨骼形态的改变。肾性骨病通常发生在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人群中,因为肾脏是维持骨骼健康所需的重要器官之一。
正常情况下,肾脏会过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物质,并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包括钙、磷等。然而,当肾脏受损或功能不全时,这些废物和多余物质无法有效过滤,导致体内出现电解质紊乱。
在慢性肾脏疾病中,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肾脏无法有效排除过多的磷和酸性物质,导致血液中磷的浓度升高。高磷血症刺激甲状旁腺分泌大量甲状旁腺激素PTH以调节磷和钙的代谢。长时间高PTH血症和高磷血症会导致骨骼中的钙和磷溶解,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
肾性骨病还与肾脏对维生素D的处理能力不足有关。维生素D是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的重要激素,然而,在肾性骨病中,肾脏无法有效合成或激活维生素D,导致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从而影响到骨骼的钙、磷代谢。
除了磷和钙代谢异常,肾性骨病还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骨基质的异常有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肾脏对高磷血症的一种代偿机制,它会进一步破坏骨骼的钙、磷平衡。而骨基质的异常包括骨矿物质含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等,这些也是肾性骨病的重要表现之一。
肾性骨病的发生与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骨基质的异常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肾性骨病时,除了改善肾功能外,也需要针对这些异常进行积极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