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责骂某人良心不好时,常常说其“黑心肠”。医学上内脏黑变的情况确系存在,并谓之黑变病。临床上这种黑变病多发于消化道,尤以大肠、回肠、十二指肠、食管甚至胆囊多见。由于人们缺少对此病的认识,以往这种黑变病少有发现,更少有关注。
近年来,随着电子内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肠黑变病被检出;更有相关研究认为大肠黑变病是一种癌前病变,它与大肠癌有一定关联性。故而,大肠黑变病受到医界与患者的重视。
何谓大肠黑病呢?大肠黑变病是一种以大肠粘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因大肠粘膜在内镜镜下呈棕褐色或黑色而得名。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运动量不足,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营养素失衡,饮食中蛋白质、脂类物质过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烟酒刺激等导致便秘已成为一种特别常见的“时髦病”。加上人们追求时尚,热衷排毒减肥;生活中不少人遇到便秘就习惯购买一些清肠排毒通便的茶或药物,按照说明书服用,少有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做必要的检查者。
一开始,通便的效果的可能不错,日久,往往形成药物依赖,清肠排毒的药物剂量渐增,不用相应药物就更难以排便。再到医院检查往往就发现大肠已黑化黑变了。此种现象在我院内镜检查中已不是个例,值得引起重视。
原因何在?大肠黑变病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证实与长期便秘及长期服用相关泻药有密切关系。这些药物主要有潘泻叶,果导片,牛黄解毒片,大黄苏打片,肠清茶,排毒养颜胶囊,芦荟,决明子等。主要学说有:
滞留学说,即由于慢性肠道梗阻致宿便滞留,蛋白分解产物在酶的作用下变成色素颗粒沉积于肠粘膜。
吸收学说,即由结肠吸收了肠道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或结肠排泄色素颗粒的能力降低所致。
刺激学说,即由于泻剂中含树脂性物质的刺激,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后沉着于肠固有层,被吞噬细胞吞噬所致。
损伤学说,即泻剂引起肠上皮细胞损伤,该损伤细胞被固有层中的吞噬细胞吞噬,这些大细胞浆中色素团使肠粘膜表现为黑色。
酶异常学说,即在一些人的肠粘膜下神经丛中有异常酶的存在,泻剂激活了这些酶的活性,从而使色素积聚,肠神经功能紊乱等。长期的肠道功能的紊乱,长期低纤维饮食,排便反射逐渐减弱等导致的慢性便秘,粪便在肠道内存积时间过长,肠道吸收细菌合成的色素颗粒。加上主动或被动服用蒽醌类泻剂,这类药物含树脂性物质,在大肠内合成色素颗粒,沉积于黏膜固有层,被单核细胞吞噬形成黑变。
值得注意的是,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便秘型的肠易激综合症,其它许多疾病如结直肠病变中的大肠肿瘤,炎症,冗长,脱垂等。
代谢与内分泌疾病中的糖尿病,甲低等;神经与肌肉疾病中的骶神经损伤,脊髓肿瘤,先天性巨结肠等均可引起便秘,勿必要分清原因,对症对因治疗,对功能性便秘,重在调整饮食,多食粗粮、蔬菜和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运动量,保持心情愉快,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如需用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对器质性便秘,就应治疗引起便秘的原发病,该手术的要手术,不能简单的服用清肠排毒的药了事,以免延误病情,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