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又称恶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病症。本病以1~6岁小儿为多见,其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在夏季症状可加重。厌食小儿一般精神状态较正常,预后良好,病程长者,可演变为疳证。现代医学认为,厌食有两种病理因素:一是局部或全身疾病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二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影响,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中医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有: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多病久病,损伤脾胃;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暑湿熏蒸,脾阳失展;情绪变化,思虑伤脾。其中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最为多见。本病病变脏腑在脾胃,发病机制是脾运胃纳的失常。
脾运失健:面色少华,不思饮食,或食而无味,形体偏瘦,大小便均基本正常,精神状态一般无特殊异常。舌苔白或薄腻。
胃阴不足:纳呆食少,口干多饮,常伴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
脾胃气虚:不思进食,形体偏瘦,面色少华,食少便多,单于出汗,大便中常夹有不消化残渣。舌苔薄白,脉无力。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若脾运失健,宜调脾助运;若胃阴不足,宜益胃养阴;若脾胃气虚,宜健脾益气。
治疗步骤
①补脾经:将小儿拇指微屈,旋推罗纹面300次,用力要柔和。
②揉板门:用拇指端揉小儿板门穴100次。
③掐揉四横纹:用拇指甲依次掐四横纹,继而揉之,反复3~5次。
④揉中脘:以中指揉小儿脐部以上的中脘穴1~2分钟。
⑤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在小儿腹部作逆时针方向环行抚摩5分钟。
⑥揉足三里:以中指揉足三里穴1~2分钟。
⑦捏脊:先在小儿背部由上而下推摩2~3遍,然后用捏脊法从小儿骶尾部提捏至大椎穴处,反复提捏3~5遍。
⑧若脾运失健
a.清胃经:用拇指罗纹面着力,从拇指掌面第1节,向指根方向直推200次。
b.运内八卦: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手掌心四周八卦穴作运法100次。
c.按揉脾俞、胃俞:用拇指罗纹面按揉脾俞、胃俞穴各1分钟。
⑨若胃阴不足
a.补胃经: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旋推300次。
b.清大肠:用右手拇指桡侧面着力,自小儿虎口推至指尖200次。
c.揉二马:用拇指端揉小儿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200次。
⑩若脾胃气虚
a.补胃经: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旋推200次。
b.推三关:用拇指或食、中两指罗纹面着力,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200次。
疗程:每天按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疗程后,症状有明显改善,须持续治疗直至痊愈。
调节饮食,是预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重要措施。
定时进食,禁止吃零食,饮食生活要有规律。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挑食,纠正偏食。
注意纠正小儿的不良情绪变化,减轻精神压力。
患病后发现食欲不振,应及时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