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脱发,恐怕没有哪种类型比脂溢性脱发更出名了,因为它会造成明显的发际线上移,而且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油腻等症状。但脂溢性脱发也有其他称呼,比如雄激素脱发,两者没有区别。
脂溢性脱发之所以称为雄激素性脱发,是因为该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遗传性疾病。致病机制是雄激素可被代谢为睾酮和5α-二氢睾酮,而DHT能够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相结合,然后发挥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作用,最终使毛发生长周期缩短,毛囊微小化甚至萎缩,从而形成秃发。
同时,由于雄激素在青春期分泌最为旺盛,因此该病的发病年龄常在20-30岁之间,部分雄激素分泌特别旺盛的男性患者,在20岁之前就开始出现症状,并且病情发展迅速,出现“秃顶危机”。
患病后,男性通常从头皮顶部和额颞部开始出现脱发,发际线后移,前额变高,呈“V型”或“M型”改变,严重者头顶部同时出现脱发。随着脱发的加重,可终至头顶部毛发大部或全部脱落,脱发处皮肤光滑或遗留稍许细软毛发,但枕部及头部两侧毛发基本正常。
女性也可出现雄激素性脱发,但发病率较低,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头顶部头发稀疏,弥漫性脱发,一般不累及额颞部,也很少出现发际线后移,但头顶及头皮前部头发密度进行性减少,头发变细,呈”圣诞树样”改变。病程通常呈慢性,极少出现全秃即”秃顶”现象。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脂溢性脱发呈慢性进程,可长达数年之久,但该病是逐渐造成毛囊闭塞、萎缩,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发现异常脱发后一定要及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