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复禾健康网足跟痛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见,常常引起活动不便,严重时可影响中老年人的正常活动, 降低生活质量。
1.什么是足跟痛?
足跟痛又叫跟骨痛或跟痛症, 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跟骨面痛, 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
常见病因有:
a. 足跟脂肪纤维垫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肿胀,压痛浅,常因跟部被硬物碰伤或长期受压引起。
b. 跖筋膜炎:临床主要表现常有足跟下及足心疼痛, 足底有胀裂感。
c. 跟骨骨刺:临床表现为足跟底部疼痛,晨起较重,行走片刻后减轻,但行走过久疼痛加重,常伴有严重平足畸形,跟骨结节前方压痛, 有时可触及骨性隆起。跟骨侧位X 线片显示跟骨结节前角骨刺形成,但有骨刺并不一定发生疼痛。
d. 跟部滑囊炎:跟部滑囊炎常发生一侧跟腱止点部疼痛,在行走、站立过久或剧烈运动后疼痛加重, 局部轻度肿胀、压痛, 有时可有捻发音; 跟下滑囊炎多由外伤或长期摩擦形成, 跟骨结节下方疼痛, 轻度肿胀, 深压痛。
2.为什么足跟痛在老年人中常见? 足部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往往不太理想,如果足跟遭受外伤,恢复也较慢。中老年人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将会更差。加之足跖筋膜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组成跖筋膜的纤维组织逐渐失去弹性, 会因日常活动而受到意外刺激, 如长途步行容易受伤,且难以恢复到原有的结构。
一般足底部有致密而发达的皮下脂肪,足跟部皮下脂肪会形成“纤维垫”,这样才能“脚踏实地” 而骨质不被磨损, 由于老年人足跟部皮下脂肪减少,“纤维垫”也变得很薄,足跟滑囊得不到纤维垫的保护, 行走时受到摩擦、外伤、挤压会引起滑囊炎,特别是鞋不合适就更容易引起跟部肿胀压痛。
3.足跟痛患者如何自我保护? 注意足跟保暖:人到老年,足部血管弹性减低,管径缩小,影响供血。足跟受凉受冻,都可能引起足跟痛。
穿鞋适宜:
(1)不穿鞋跟过高的鞋,以免增加足跟的负担以及足底跖腱的张力,加速骨刺的增生。
(2)在鞋中垫上较厚的软垫,中老年人足跟皮下的纤维垫变薄, 足跟滑囊的保护减少。如果鞋底过硬,行走时会摩擦或挤压足跟部,使滑囊受伤而发生无菌性炎症。
(3)如有足跟骨刺且压痛明显时,可将海绵垫挖一小孔(对准压痛明显处),或者以凹性塑料托垫在足跟下,使痛点不着地。也可在鞋子后跟处挖出一圆孔,以减轻骨刺对滑囊和脂肪垫的挤压和摩擦,从而缓解疼痛。
4.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足跟痛一般不必手术治疗,发生足跟痛时应分析病因,尽早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冬春即可服用金匮肾气丸,夏秋季可内服六味地黄丸,同时外用活血通络药物。对脂肪纤维垫炎引起的足跟痛可局部物理治疗,如红外偏振光照射或蜡疗等,也可针刺承山、太溪、昆仑等穴位。对于跟骨骨刺可用冲击波治疗、针刀治疗、红外偏振光照射、局部封闭治疗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痛疼重者可加服消炎止痛药。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中医的推拿治疗首先是缓解痛疼,采用推拿、揉点、叩击足跟部,捏拿跟腱,点按悬钟、足三里、照海、太溪、丰隆等穴位,摇抖、过伸活动踝关节,还可以配合特制的醋膏外敷或应用中药浸泡,并选购舒适的鞋子。
5.如何预防足跟痛
中老年人为了预防足跟痛,应选穿宽松合适的鞋子,鞋内加软垫;长期坚持足部锻炼,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及弹性;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久站立、行走,;注意防止外伤,在高低不平的路面或下楼时用力不要过猛,以防足跟着地时受伤;美味那用热水泡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避免或减缓足跟痛。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