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骨肉瘤的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放射性损伤、骨骼发育异常、病毒感染以及化学物质暴露等原因有关,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辐射暴露、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时治疗骨骼疾病和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部分骨肉瘤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与RB1基因、TP53基因突变相关。建议有骨肉瘤家族史的人群进行基因检测,定期进行骨骼系统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骨骼外伤,减少剧烈运动对骨骼的机械刺激。
大剂量电离辐射是明确致病因素,尤其儿童期接受放射治疗者风险显著增加。预防需严格控制医疗辐射剂量,非必要不进行CT等放射性检查。职业暴露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穿戴铅防护装备。
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等良性骨病可能恶变。预防重点在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骨骼病变,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骨痛、肿块应及时就诊。保持适度钙质摄入,每日800-1200mg钙有助于骨骼健康。
EB病毒、HPV等可能与骨肉瘤发生相关。预防应注意疫苗接种,避免病毒反复感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免疫力,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D。
长期接触苯并芘、镉等化学致癌物可能诱发骨肉瘤。职业防护需配备防毒面具,工作场所加强通风。普通人群应避免接触装修污染,新装修房屋需充分通风后再入住。
预防骨肉瘤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青少年每日保证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过度运动损伤。饮食注意钙磷平衡,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海产品等富含钙质食物。成年人需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3.9之间。40岁以上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出现持续性骨痛、夜间痛醒、不明原因骨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避免吸烟酗酒,减少碳酸饮料摄入,注意骨骼保暖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