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治疗结束后如何复查

胡兴胜 主任医师

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骨肉瘤治疗结束后需定期复查,主要复查项目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体格检查、肺功能评估和骨密度监测。

1、影像学检查:

每3-6个月需进行局部病灶部位X线或MRI检查,评估是否有局部复发。胸部CT每半年一次筛查肺转移,这是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对于儿童患者,建议优先选择低辐射剂量的MRI替代CT。治疗后前2年为复发高峰期,影像学检查频率需更密集。

2、肿瘤标志物:

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是骨肉瘤的重要监测指标。治疗结束后每月检测1次,稳定后可改为每3个月1次。指标异常升高可能提示复发或转移,需结合影像学进一步确认。化疗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需同步监测转氨酶水平。

3、体格检查:

原发肿瘤部位需重点触诊,观察是否有新发肿块、疼痛或活动受限。同时检查区域淋巴结是否肿大。保肢手术患者要评估假体功能状态,包括关节活动度、肢体长度差异和步态变化。截肢患者需关注残肢皮肤状况和幻肢痛症状。

4、肺功能评估:

接受过博来霉素等化疗药物的患者,每半年需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测。这类药物可能引起肺纤维化,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干咳等症状。青少年患者还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评估化疗对身高体重的影响。

5、骨密度监测: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建议每年进行双能X线吸收测定DXA。绝经后女性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风险更高。日常需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适度负重运动预防骨折。

骨肉瘤复查期间需建立完整的随访档案,包括每次检查结果对比、症状变化记录和功能评估。建议保持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饮食应保证每日1.2g/kg优质蛋白质摄入,多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出现不明原因骨痛、体重下降或持续疲劳需立即就诊。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可参加肿瘤康复患者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