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有哪些阶段

李爱国 主任医师

李爱国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足的发展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包括早期神经病变期、局部缺血期、浅表溃疡期、深部感染期和坏疽期。

1、神经病变期:

糖尿病足最早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可能出现足部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代谢异常,震动觉和温度觉最先受累。此阶段足部皮肤尚完整,但已存在足底压力分布异常,容易形成胼胝。建议通过血糖监测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早期发现。

2、局部缺血期:

随着病程进展,下肢血管逐渐出现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走时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此阶段需严格控制血脂血压,避免吸烟等血管损伤因素。

3、浅表溃疡期:

足部开始出现表皮破损,常见于足跟、第一或第五跖骨头等压力集中部位。溃疡深度不超过真皮层,基底呈粉红色。可能与鞋袜摩擦、烫伤等轻微外伤有关。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使用敷料保持湿润环境,避免承重。

4、深部感染期:

溃疡向深层发展累及肌腱、关节囊或骨膜,创面可见脓性分泌物,周围出现红肿热痛。X线可能显示骨髓炎改变。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需要静脉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行清创手术。

5、坏疽期:

足部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两种类型。干性坏疽表现为黑色干燥坏死组织,湿性坏疽常伴恶臭和全身感染症状。此阶段多数需要截肢手术,同时需控制血糖和改善循环。

糖尿病足患者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选择透气舒适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修剪趾甲但不宜过短。控制血糖在目标范围内,血压应低于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控制在2.6mmol/L以下。出现皮肤破损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均衡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适度进行非负重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