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牙齿有变化吗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牙齿及口腔黏膜的典型病变,主要包括口腔白斑、牙龈线性红斑、坏死性牙周炎、口腔疱疹和毛状白斑五种表现。

1、口腔白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常见口腔黏膜白色斑块,多发生于舌侧缘或颊黏膜。这种白斑由EB病毒引起,表面呈毛茸状突起,属于艾滋病指征性疾病。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同时需加强口腔清洁。

2、牙龈线性红斑:

特征为牙龈边缘出现2-3毫米宽的火红色带状充血,常伴随自发性出血。这种病变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菌群失调有关,需进行专业牙周治疗,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同时要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

3、坏死性牙周炎:

表现为牙齿松动、牙槽骨快速吸收和剧烈疼痛,可在数周内导致多颗牙齿脱落。发病机制与免疫缺陷状态下厌氧菌过度繁殖相关,治疗需清创联合甲硝唑等抗生素,严重者需拔除患牙。

4、口腔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复发感染导致口腔黏膜簇集性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艾滋病患者疱疹发作更频繁且愈合缓慢,可局部应用喷昔洛韦乳膏,系统治疗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

5、毛状白斑:

舌背侧出现不易刮除的白色绒毛状病变,是艾滋病进展期的特征性表现。组织学检查可见上皮细胞过度角化,治疗需强化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配合局部维A酸制剂。

艾滋病患者应每三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检查,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因素。日常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进食流质或软食减少黏膜损伤。出现口腔病变时需及时就诊,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由口腔科医生针对性处理局部病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漱口,有助于预防机会性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