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泥沙结石通常可以自行排出,但具体能否排出与结石大小、位置及胆管通畅度有关。泥沙样结石因体积较小,可能随胆汁流动排出体外;若结石较大或合并胆管狭窄,则需医疗干预。胆管结石多由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或胆管结构异常引起,建议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泥沙样结石的直径一般小于3毫米,在胆管蠕动和胆汁冲刷作用下,可能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肠道。患者适度增加饮水量、进食低脂饮食有助于促进胆汁分泌,辅助结石移动。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
当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下端或合并急性胆管炎时,会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寒战高热及陶土样大便。此时结石难以自行排出,需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或手术解除梗阻。长期存在的结石可能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需超声或MRCP检查评估胆管状况。
胆管结石患者应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若反复发作胆绞痛或肝功能异常,建议消化内科就诊评估是否需内镜治疗。急性发作期间需禁食,通过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机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