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括约肌松弛可通过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尿道括约肌松弛可能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慢性腹压增高、神经损伤或盆腔手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症状。
1、盆底肌训练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群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尿道的动作,每次持续5-10秒后放松。长期坚持可改善尿道括约肌控尿能力,适用于轻中度松弛患者。训练时需避免腹部用力,建议在专业指导下掌握正确方法。
2、电刺激治疗采用低频电流刺激盆底神经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肌纤维收缩。需使用医用级电刺激仪,每周治疗2-3次,连续进行4-8周。对神经源性括约肌功能障碍效果显著,但妊娠期及心脏起搏器佩戴者禁用。
3、生物反馈疗法借助传感器将肌肉收缩信号转化为视觉或听觉反馈,帮助患者精准掌握训练技巧。可联合盆底肌训练使用,每次治疗30分钟,10-15次为一疗程。尤其适合主观感知能力较差的中老年患者。
4、药物治疗盐酸米多君片可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提升尿道压力,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能减少膀胱无抑制收缩,雌激素软膏适用于绝经后萎缩性尿道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中重度患者可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或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TVT-O无张力悬吊术创伤较小,术后控尿率较高;人工括约肌适用于神经源性尿失禁。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复查功能恢复情况。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如柑橘、牡蛎以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建议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排尿时可尝试双尿法排空膀胱。若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血尿、发热需及时就诊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