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肾病可能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骨转移、维生素D中毒、结节病、长期卧床制动等原因引起。高钙血症肾病是指因血钙水平持续升高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需通过药物干预及病因治疗改善病情。
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钙释放入血,血钙升高。患者可能出现多尿、烦渴、骨质疏松等症状。治疗需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或使用西那卡塞片调节钙磷代谢。严重时可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吸收。
2. 恶性肿瘤骨转移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时,肿瘤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激活破骨细胞导致骨溶解。常伴随病理性骨折、高钙危象。需使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降低血钙,同时针对原发肿瘤进行放化疗。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延缓骨破坏进程。
3. 维生素D中毒长期过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或食用强化食品,促使肠钙吸收过度。患者可能出现恶心、肌无力等表现。治疗需停用维生素D并限制钙摄入,严重者需用糖皮质激素抑制肠道钙吸收。监测血钙时可联合使用降钙素鼻喷剂。
4. 结节病肉芽肿组织异常活化维生素D,促进肠钙吸收和骨钙动员。可能合并肺纤维化、皮肤病变。需口服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必要时使用羟氯喹片调节免疫。血钙过高时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促进钙排泄。
5. 长期卧床制动骨骼缺乏力学刺激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钙离子释放入血。常见于脊髓损伤或重症患者。需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补充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调整体位时注意预防压疮,每日保证适量被动活动。
高钙血症肾病患者应限制高钙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促进钙排泄。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以免加重钙重吸收。定期监测血钙、尿钙及肾功能指标,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一次预防并发症,根据营养师建议调整蛋白质与微量元素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