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和扁桃体炎是两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和典型症状。咽炎是咽部黏膜及淋巴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咽干、咽痒或灼热感;扁桃体炎则是腭扁桃体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以扁桃体红肿、化脓及吞咽疼痛为特征。两者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但扁桃体炎更易伴随高热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1、发病部位差异咽炎病变集中于咽部黏膜及咽后壁淋巴滤泡,通过喉镜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或水肿。扁桃体炎则局限在腭扁桃体,查体可见扁桃体表面渗出物或脓栓,严重时可能阻塞气道。部分患者会同时发生咽炎和扁桃体炎,临床称为急性咽扁桃体炎。
2、症状表现不同咽炎以咽部干燥、异物感为主,咳嗽症状较明显,通常无显著发热。扁桃体炎突出表现为吞咽剧痛,常放射至耳部,多伴有38℃以上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儿童扁桃体炎可能出现腹痛、呕吐等非典型表现。
3、病因学区别两者均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但咽炎更多见于鼻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可能成为病灶,诱发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而慢性咽炎较少引发系统性疾病。
4、并发症风险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可能引发扁桃体周围脓肿、中耳炎等局部并发症。咽炎并发症相对较少,但长期慢性咽炎可能导致声带息肉。两者均需警惕向下蔓延引起气管炎或肺炎。
5、治疗方式侧重细菌性扁桃体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反复发作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咽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复方硼砂含漱液、西瓜霜含片缓解症状,病毒感染时无须抗生素。
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减轻炎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可降低复发风险。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时应及时就医,儿童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以促进代谢。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扁桃体红肿,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急性扁桃体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吞咽困难、颌下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1、咽痛咽痛是急性扁桃体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程度从轻度不适到剧烈刺痛不等,常因吞咽动作加重。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痛多呈弥漫性,细菌感染则可能伴随单侧疼痛加剧。患者可尝试用温盐水漱口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高热,需就医排除链球菌感染。
2、发热体温升高至38-40摄氏度是典型表现,细菌性感染发热更急骤。儿童可能出现寒战或热性惊厥。建议卧床休息并补充水分,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持续高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类型。
3、扁桃体红肿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可能出现白色或黄色渗出物。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时渗出物呈点状分布。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加重黏膜损伤,可使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减轻炎症。若肿胀导致呼吸困难需急诊处理。
4、吞咽困难因炎症刺激和组织水肿导致吞咽疼痛,严重时影响进食。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蛋羹,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细菌性感染引起的吞咽障碍在抗生素治疗24-48小时后通常明显改善。
5、颌下淋巴结肿大约半数患者出现颌下淋巴结压痛性肿大,这是免疫系统激活的表现。病毒感染时淋巴结质地较软,细菌感染则可能变硬。切忌挤压淋巴结,可局部热敷促进循环。若淋巴结持续增大或皮肤发红提示可能形成脓肿。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应保持每天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室温的蜂蜜水、菊花茶等舒缓咽喉。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蒸蛋为主,避免辛辣油炸食物。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不退、颈部僵硬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但避免过酸刺激黏膜。急性期过后建议逐步恢复温和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