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通常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9摄氏度。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或7型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3-5天后热退疹出,皮疹多分布于躯干和颈部。
幼儿急疹的高热特点是突然起病,体温可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至39-40摄氏度,发热期间患儿精神状态通常较好。发热持续3-5天后体温骤降,随后出现玫瑰红色斑丘疹,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瘙痒或脱屑。部分患儿在高热期可能出现轻微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但一般无其他明显不适。
少数情况下,幼儿急疹患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等症状。极个别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可能出现脑炎、肝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既往有热性惊厥史的患儿,家长需特别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幼儿急疹期间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期可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避免过度包裹衣物。皮疹无须特殊处理,通常2-3天可自行消退。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
小儿肺炎高热不退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是小儿肺炎高热不退的常见原因,病毒侵入肺部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持续性高热,通常伴有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侵袭肺部组织,释放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强烈免疫应答,也会造成高热难退,可能伴随咳脓痰、胸痛等表现。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病程较长,发热症状可能持续较久,特点是体温波动较大且咳嗽症状突出。
患儿出现持续高热时,家长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类型,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