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病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多种疾病统称,主要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等。前列腺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位于膀胱下方,环绕尿道,主要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参与精液组成。
1、前列腺炎前列腺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可能与久坐、憋尿等因素有关。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会阴部胀痛、排尿灼热感等。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前列舒通胶囊等药物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2、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属于老年男性常见病,与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夜尿增多。常用非那雄胺片、特拉唑嗪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日常应限制饮水量,尤其夜间睡前。
3、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血尿、骨痛等。诊断需结合PSA检测和穿刺活检。治疗包括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直肠指检和PSA筛查。
4、前列腺结石前列腺结石多继发于慢性炎症,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会阴不适或血精。较小结石无须特殊处理,较大结石伴感染时需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日常应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5、前列腺囊肿前列腺囊肿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较小囊肿通常无须治疗。较大囊肿可能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需行穿刺抽液或腹腔镜手术。合并感染时需使用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建议避免长时间骑车等会阴部受压活动。
前列腺疾病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每日饮水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避免酒精和辛辣食物刺激。适度进行提肛运动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50岁以上男性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出现排尿异常或会阴不适时应及时就诊泌尿外科。
前列腺病变通常建议进行前列腺超声、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CT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具体选择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决定。
1、前列腺超声前列腺超声是筛查前列腺病变的常用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经济的特点。经腹部超声可观察前列腺大小、形态,适用于初步筛查。经直肠超声分辨率更高,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有助于发现微小病灶。超声检查对前列腺增生、囊肿等病变诊断价值较高,但对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性有限。
2、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磁共振成像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病变最精准的影像学方法,特别是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分区解剖结构。该检查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较高,能评估肿瘤位置、范围及周围侵犯情况。磁共振成像还可用于前列腺癌分期和疗效评估,但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
3、前列腺CT检查前列腺CT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CT对前列腺局部病变的分辨率不如磁共振,但对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有一定优势。增强CT可提高病灶检出率,常用于前列腺癌分期检查。CT检查辐射量较大,不推荐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4、经直肠超声检查经直肠超声检查通过直肠探头近距离观察前列腺,图像分辨率显著高于腹部超声。该检查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回声结构,对前列腺癌的定位和穿刺活检引导具有重要价值。经直肠超声结合弹性成像或超声造影可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但检查过程可能引起轻度不适。
5、骨扫描骨扫描是检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重要方法,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灶。该检查敏感性高,能在X线出现改变前数月发现骨转移,对晚期前列腺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骨扫描结果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前列腺病变患者除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外,还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和憋尿。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西红柿、西蓝花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限制高脂肪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骑行。出现排尿异常、骨盆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