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主要有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成像、乳腺导管造影、乳腺穿刺活检等。
1、乳腺超声乳腺超声利用高频声波成像,适用于致密型乳腺或年轻女性检查。该检查无辐射,可区分囊性与实性肿块,能清晰显示乳腺内部结构异常。超声引导下可进行细针穿刺或空心针活检,辅助诊断乳腺囊肿、纤维腺瘤等疾病。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操作时需在乳房表面涂抹耦合剂。
2、乳腺X线摄影乳腺X线摄影即钼靶检查,通过低剂量X线发现微小钙化灶或结构扭曲。该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筛查具有重要价值,建议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检查时需用压迫板固定乳房,可能产生短暂不适。哺乳期妇女及孕妇应避免此项检查,致密型乳腺可能影响成像清晰度。
3、乳腺磁共振成像乳腺MRI通过强磁场和射频波生成三维图像,对植入假体或高危人群筛查更具优势。该检查灵敏度高,能发现其他影像学难以检测的多灶性病变,常用于乳腺癌分期评估。检查需注射造影剂,耗时较长且费用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忌。
4、乳腺导管造影乳腺导管造影针对乳头溢液患者,通过注入造影剂显示导管系统病变。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扩张等疾病,检查前需清洁乳头避免分泌物干扰。操作时可能引起轻微胀痛,造影剂过敏者禁用,急性乳腺炎期间不宜进行。
5、乳腺穿刺活检乳腺穿刺活检包括细针抽吸和空心针穿刺两种方式,用于获取可疑病灶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超声或X线引导可提高准确性,能明确肿块良恶性性质。检查后可能出现局部淤血或肿胀,需加压包扎避免出血,病理报告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
日常应注意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观察皮肤变化及触摸有无肿块。建议穿戴合体内衣避免压迫,控制高脂饮食减少雌激素刺激。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专项体检,出现乳头溢液、皮肤橘皮样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前避免使用止汗剂或爽身粉,以免影响影像学结果准确性。
中医中药在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术后调理等乳腺疾病中可发挥辅助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气血、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等原理改善症状,常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使用。
1、乳腺增生中医认为乳腺增生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有关。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理气,配合乳癖消颗粒活血化瘀。外治可选用芒硝热敷包局部外敷,或通过膻中穴、期门穴针灸调节内分泌。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2、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多属热毒壅滞证,选用瓜蒌牛蒡汤加减清热解毒,配合金黄散外敷消肿止痛。慢性乳腺炎可用托里消毒散扶正祛邪,辅以蒲公英、野菊花等草药煎汤湿热敷。哺乳期患者需注意排空乳汁,避免使用影响哺乳的中药。
3、乳腺癌术后术后气血两虚者予八珍汤加减调理,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强免疫力。放化疗后阴伤毒聚者常用沙参麦冬汤养阴解毒,辅以黄芪多糖口服液减轻毒副反应。中药熏蒸可改善术后淋巴水肿,但需避开肿瘤原发部位。
4、乳腺囊肿痰湿凝滞型囊肿可用二陈汤合消瘰丸化痰散结,配合夏枯草膏外涂。血瘀型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经前配合益母草颗粒调理。超声引导下穿刺后,可用三七粉调敷促进囊壁吸收,但需排除恶性病变。
5、乳头溢液非哺乳期溢液属肝经郁热者用丹栀逍遥散清肝泻火,脾虚失摄者予归脾汤健脾摄乳。外治采用白芷、枯矾等份研末撒敷乳头。需先通过乳管镜排除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器质性病变。
使用中药治疗乳腺疾病时需定期复查乳腺超声或钼靶,避免单纯依赖中药延误器质性疾病诊治。日常应选择无钢圈透气文胸,经前减少咖啡因摄入,练习八段锦等舒缓运动调节情志。出现肿块增大、皮肤橘皮样改变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