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浮肿可能由生理性因素、静脉功能不全、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等原因引起。下肢浮肿主要表现为腿部、脚踝等部位出现肿胀,按压后可能出现凹陷,可能伴随疼痛、皮肤紧绷感等症状。
1、生理性因素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能导致下肢浮肿,与重力作用使血液回流受阻有关。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和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也可能出现下肢浮肿。这类情况通常通过抬高下肢、适当活动、穿弹力袜等方式缓解,无须特殊治疗。
2、静脉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发浮肿。静脉功能不全通常伴随腿部沉重感、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改善静脉功能,严重者可能需要静脉射频消融术。
3、心脏疾病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血液淤积在下肢导致浮肿。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并配合低盐饮食、限制饮水等生活方式调整。
4、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疾病导致蛋白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浮肿。患者常有泡沫尿、尿量减少等表现。治疗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控制原发病,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5、肝脏疾病肝硬化时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可导致下肢浮肿,常伴随腹水、黄疸等症状。需补充人血白蛋白,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者可能需肝移植手术。
出现下肢浮肿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6克,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浮肿持续不缓解或伴随呼吸困难、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心脏、肾脏等器质性疾病。避免自行使用利尿药物,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