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患儿发热体温39度伴流涕咳嗽可能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药物。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可能伴随中低热。支气管炎常见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咳嗽症状较重且持续时间长,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肺炎患儿多有持续高热、呼吸急促,肺部影像学可见炎性浸润影。家长需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适当增加喂水频次,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
发热期间可少量多次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室内保持22-24度适宜温度。母乳喂养应继续维持,已添加辅食者暂时给予米汤等易消化食物。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尿量,若出现拒食嗜睡或发热超过3天未退需复诊。
手足口病患儿可通过退热镇痛、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方式减轻痛苦。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患儿常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退热镇痛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缓解发热和疼痛。口腔护理可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液清洁口腔,避免刺激性食物。皮肤护理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疱疹破溃时可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患儿衣物应选择柔软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患病期间建议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