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粘连通过普通B超检查可能难以确诊,但经阴道超声或三维超声可提高检出率。宫腔粘连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
1、超声检查:
普通腹部B超对宫腔粘连的检出率较低,约30%-50%。经阴道超声分辨率更高,可观察到子宫内膜连续性中断、宫腔积液等间接征象。三维超声能重建宫腔立体结构,对粘连范围和程度判断更准确,检出率可达70%左右。
2、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是诊断金标准,能直接观察粘连部位、范围及类型,同时可进行粘连分离治疗。检查需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可能伴随轻微腹痛或出血,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子宫输卵管造影:
通过注入造影剂显示宫腔形态,可见宫腔充盈缺损、边缘不规则等表现。该方法兼具诊断和治疗作用,但可能引起输卵管痉挛造成假阳性。
4、临床表现:
宫腔粘连患者常出现月经量减少、闭经、不孕或反复流产。病史采集需关注既往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清宫术等,这类操作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是主要病因。
5、其他检查:
基础性激素检查可排除内分泌因素,磁共振成像对严重粘连合并肌层损伤有诊断价值。对于不孕患者需同步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和输卵管通畅度。
确诊宫腔粘连后,轻度粘连可通过宫腔镜分离后放置宫内节育器预防再粘连,中重度需配合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术后建议补充维生素E改善内膜血流,避免剧烈运动2周,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内膜恢复情况。备孕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把握受孕时机,流产后发生宫腔粘连风险较高者建议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宫腔粘连患者一般可以怀孕,但自然受孕概率可能降低。宫腔粘连可能由子宫内膜损伤、感染、手术操作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粘连程度评估生育能力。
轻度宫腔粘连患者通常仍具备自然受孕可能。子宫内膜基底层未完全受损时,月经周期相对正常,受精卵着床空间尚可满足。临床常见于人工流产术后轻度炎症反应导致的局部粘连,通过宫腔镜分离术后妊娠成功率较高。这类患者可能伴随月经量减少但周期规律,超声检查显示宫腔形态基本正常。
中重度宫腔粘连可能显著影响生育功能。当粘连范围超过宫腔50%或形成纤维瘢痕时,会导致闭经或严重月经稀少,受精卵无法着床。常见于多次宫腔操作或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宫腔镜检查可见广泛致密粘连。即使通过手术分离,子宫内膜修复能力受限,需辅助生殖技术干预。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输卵管阻塞或卵巢功能减退等并发症。
宫腔粘连患者计划怀孕前应进行系统评估。建议完善宫腔镜检查明确粘连范围与内膜状态,配合超声监测排卵功能。术后可考虑使用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必要时选择试管婴儿技术。孕期需加强监测预防流产、胎盘植入等风险,保持合理体重并补充叶酸等营养素。